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财政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国资国企信息>国有资产

垫江县202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不含金融企业)管理情况专项报告

日期:2022-09-30
        

一、基本情况

(一)资产负债情况。资产总额增速略高于负债总额增速,资产和权益规模均实现增长。2020年底,资产总额377.2亿元、增长20.1%,从分布比重来看,居前列的为渝垫国资公司、广驰公司、朝阳公司,分别占比37.7%24.1%17.8%;负债总额169.9亿元、增长19.7%;所有者权益总额207.2亿元、增长20.5%

(二)经营效益情况。国有企业全力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复工复产,实现生产经营平稳运行。2020年度,企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8亿元、下降1.5%;营业总成本15.2亿元、下降1.4%;利润总额3.2亿元、下降0.1%,净利润2.4亿元、下降1.3%;上缴税费2.6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0.56亿元。

(三)国有资本投向布局和风险控制情况。2020年末,国有资本总量205.4亿元,同比增加40.2亿元,主要分布在投资与资产管理、天然气生产和供应、工程建筑等行业领域。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7%,较上年增加0.4个百分点。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45.1%,同比增加0.7个百分点。

(四)对外投资情况。2020年度,国有企业经营性项目完成投资1.6亿元,其中渝垫国资公司向东部新区项目公司投资8812万元、向康科特公司投资1275万元,投资成立允成科技公司、誉成科技公司、久远康成科技公司等5家大数据企业,引进社会资本7015万元;兴垫公司向民宿经营公司投资1600万元,朝阳公司、兴垫公司分别向康科特公司投资725万元、500万元。

(五)职工及领导人员薪酬情况。2020年县属国有企业发放工资总额11247万元,其中:领导人员76人,共计发放1575万元,人均发放20.6万元;职工(不含劳务派遣人员)1354人,共计发放9672万元,人均发放7.1万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坚持深化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平稳推进。一是有序推进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按照中央、市上精神及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印发了《垫江县县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企业集中统一监管改革推进方案》,采取“整合重组、清算注销、转让退出”相结合方式,全面推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2020年已完成印刷厂和教育服务部等21户企业整合,并正式运营。二是引导国企转型发展。引导国企聚焦高质量发展,在立足效益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撬动社会资本7015万元,成立牡丹亭公司等5户大数据企业,积极助推我县发展数字经济。成功引进战略投资者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募集资金1.19亿元;新成立的康科特建筑公司,已实现商品混凝土试生产。三是全面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沟通衔接并多次向市国资委汇报,成功将中心持有富源化工公司股权无偿划转给建峰集团。深入推进“僵尸”企业处置工作,2020年清算注销县属国有“僵尸空壳”企业18户。全面完成国企车改和剥离国企办社会职能工作。四是持续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按照“不丢一户、不落一企、不留死角”的原则,全面清理排查县域全民所有制企业,制定改制改革方案,2020年完成全民所有制企业改制3户。

(二)坚持优化管理,努力提高国企运营水平。一是持续指导推进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按照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印制《县属国有企业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事项清单示范文本》《监管企业公司章程管理办法》《县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指导企业逐步建立健全以企业章程为基础的国有企业内部制度体系,推进国有企业规范高效运行。二是加强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常态化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及财务情况分析研判工作。组织县属国有企业开展了规范财务管理专项治理自查工作,在费用报销、资金管理等方面发现问题46个,涉及金额54.25万元,除0.16万元违规坐支现金无法整改、陶瓷厂清算注销正在推进外,其余问题均已完成整改、整改金额54.09万元,帮助国有企业提高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水平。三是加强工资绩效考核管理。进一步细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制订了工资增长调控目标,指导国有企业稳妥推进劳动、人事和分配 “三项制度”改革。全面完成直接监管的5户国企2019年度考核和2020年目标责任书签订工作,实现直接监管国有企业考核工作的常态化。

(三)坚持大局意识,国企服务发展实现新作为。一是服务全县经济发展。2020年,国企获批融资和上级资金39.4亿元,完成新征储备土地1045亩、拆迁2061亩、土地出让1373亩,实现土地出让收入近20亿元,有力支持了全县财政收入。实施重点项目41个,总投资36亿元,促进了G42高速垫江南出口及连接道路(天马大道)、棚户区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建设;垫江县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建成投运;“重庆渝垫软件楼宇产业园”成功入选重庆市重点培育楼宇产业园名单;脱硫厂原料气日处理量突破120万方,有力有效保障了县域发展对天然气的需求。二是复工复产冲锋在前。及时出台支持县属国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措施,全面落实复工复产政策,认真执行租金和担保费减免、水费气费优惠等纾困惠企政策,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全年共减免512个承租主体租金464.5万元,减免担保费151.34万元,减免水费34446户、93.79万元,减免气费6779户、2297万元。三是助推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认真落实国企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扶贫捐款70万元,购买扶贫产品近9万元,目前国资系统对口帮扶对象全部完成脱贫,且未出现返贫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

202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县属国有企业在疫情防控、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当前国企发展仍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国资国企改革力度不够。国企改革已步入关键历史阶段,对国企改革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部分行业主管部门的迫切期望和企业有限的承载能力,导致改革矛盾突显、推进缓慢。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完善,部分县属重点企业“三重一大”决策机制不健全,决策程序不合规,重大项目前期调研论证不充分,董事会召开次数少,通常以党组织会或经理办公会代替董事会决策。三是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部分企业领导人员素质与其岗位不匹配,缺乏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导致企业管理力量薄弱,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未得到严格执行,经营发展举步维艰;企业员工的培训和专业人才引进力度不够大,企业专业技术岗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导致国企实体化转型与人员素质矛盾日益突出。

四、2021年的工作安排

2021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力度,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实现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55亿元,资产负债率保持在50%以内,完成国有资本经营收益1亿元以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101%以上。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全力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落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决策部署,严格按照制定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打表”推进各项改革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如期顺利完成,并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国资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市场化经营机制完善、创新转型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国资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努力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持续深化管理,推动国企高效规范运营。一是加强国资监管制度建设。适应国资监管向管资本为主转变要求,简政放权,抓大放小。全面建立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国资监管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修订完善《垫江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制定《垫江县国资国企监管权力责任清单》和《垫江县国资国企监管工作指引》,细化监管事项、审批程序和决策要件,明确办理时限。印发《县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国有资本对外投资,明确投资方向、优化决策程序、提高投资效益。二是持续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导企业制定或修订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为重点,围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管理作用,进一步理清各治理主体职能职责、权责边界,切实形成党组织、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治理结构。三是建设国资监管大平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互联网+监管”系列决策部署,对标国资监管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完成我县国资系统大数据监管平台建设,以信息化助力国资监管大格局。

(三)夯实发展基础,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一是规划引领发展。坚持“三个聚焦”要求和需要与可能相结合原则,明确国有企业“背靠政府、面向市场”发展定位,分企分责统筹推进4户县属国有重点企业“十四五”规划编制,重点围绕智慧城市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智能制造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发展开荒拓土、深耕细作,力争通过5年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把4户县属国有重点企业打造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中型企业,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所有者权益均在2020年末基础上实现翻番。二是加快资源配置。通过经营性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改革,结合平台公司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各主管部门出资的国有企业以产权转让的方式整合重组到三大平台公司。整合有限资源,将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乡镇水库、停车位经营权、河流湖泊养殖权等经营权或经营性资产,有偿注入平台公司,充实资产体量,优化资产结构。三是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高标准组织开展好企业党组织书记和骨干党员培训、企业领导人员培训。出台《国有企业新进人员聘用管理暂行办法》,根据人才需求分类设置人员招聘条件,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选派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企业任职或挂职,探索县属国有企业之间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交流机制,促进各类人才流动和企业文化交流互鉴、共同提高。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推行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试点选聘职业经理人,落实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制度,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