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委对我县3个调查点的农户在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期间的稻谷、玉米、豆类、薯类等主要粮食的存、售粮等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调查数字显示:
1、粮食自用量增加。本年度农户饲养的鸡鸭有增特别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减弱后的生猪饲养数量有所恢复。户均粮食自用量2202.27公斤,同比增加24.99%(稻谷859.96公斤,同比增加11.94%;玉米自用量995.21公斤,同比增加71.64%;豆类自用量114.6公斤,同比减少8.57%;5折1后薯类自用量232.5公斤,同比减少19.43%)。
2、售粮数量和金额“双减”。本年度在稻谷、玉米和豆类价格同比分别涨8.44%、21.13%和62.57%的影响,一方面在惜售心理下,户均稻谷出售数量1437.97公斤和金额3692.07元,同比分别减少18.71%和11.94%;玉米出售数量255.56公斤和金额599.33元,同比分别减少61.89和54.04%。另一方面出售豆类积极性提高,户均出售数量102.22公斤和金额608.33元,同比分别增加6.97%和74.14%。稻谷和玉米出售数量同比减少,户均粮食出售总量1795.74公斤,同比减少29.17%,但粮价上涨带来出售金额同比只减少17.92%。
3、存粮不降反升。户均滚存粮和本年度粮食总产量共计5412.23公斤,同比减少4.12%。本年度虽户均粮食总量有减和自用量有增,但出售总量同比减少近30个百分点,户均存粮1414.22公斤,同比增加4.9%(稻谷存粮944.22公斤,同比增加11.02%;玉米存粮446公斤,同比增加1.11%;豆类存粮10.67公斤,同比减少76.23%;5折1后的薯类存粮13.33公斤同比增加14.22%),本年度户均存粮不降反升。
调查情况显示:
1、存售粮结构总体稳定。一是存粮结构中稻谷和玉米分别占比66.77%和31.54%,仍是主要存粮品种。二是粮食出售品种中稻谷和玉米分别占比80.08%和14.23%,豆类占比5.69%,稻谷和玉米仍是主要出售品种,本年度农户存售粮结构基本稳定。
2、售粮渠道双轨并行。本年度粮食加工企业收购的稻谷、玉米、豆类收购价平均每公斤2.93元,比个体户收购的单价平均每公斤2.55元高14.9%。本年度国家大力实施“六稳”“六保”政策,粮食加工企业通过价格优势提高粮源需求加快产能快速恢复中,户均出售粮食加工企业852.22公斤,占总出售量47.45%,往年农户售粮主要流向个体收购渠道,本年度农户出售粮食加工企业的粮源已接近粮食出售总量一半(国有粮食收储企业仍无数据支撑),售粮渠道基本形成双轨并行局面。
3、后期农户手中余粮相对宽裕。当前户均稻谷存粮944.22公斤,在秋收前180天左右按户均常住人口4人计算,每人每天有口粮1.31公斤左右。户均待售粮稻谷有333.33公斤,同比增加150%,玉米将由上年度无售意愿增加到本年度66.67公斤,农户手中余粮相对宽裕。
建议:
1、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落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28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严格落实把粮食生产等工作纳入粮食安全生产首长责任制考核制度,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2、着力发展以粮食为主的种养殖业。严守耕地“红线”,落实最严耕地保护制度,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强种粮农民补贴和收入保险范围,解决农户生产后顾之忧;鼓励青壮年劳动力和社会资本投入粮食生产领域,着实解决当前种粮劳动力不足等问题;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粮食等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发布准确的粮食政策、市场、价格等农情信息,引导农户粮食种植从增产向提质转变,提高粮食品种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3、强化市场监管和国有粮食收储主渠道作用。加强农业生产领域及粮食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粮食收购过程中压级压价等不法行为,确保广大农户粮食生产利益,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健全国有粮食收储企业收购机制和灵活多变的经营策略下,如采取“订单粮食”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收购方式,积极利用价格优势引导市场粮源流通,把收购价差让利于民,将增强广大农户的获得感,真正做到惠民、便民、利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