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教育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基层政务公开>领域信息公开>义务教育领域>教育督导>学校督导评估

垫江县2022年“双减”专项督导报告

日期:2022-07-0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双减”政策在全县落深落细,根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开展“双减”专项督导检查工作的通知》(渝教督函〔20226号)要求,2022510530日,由县教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经营范围、培训机构压减、收费监管、培训材料、隐形变异培训和从业人员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同时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10个专项督导检查组,通过查、听、看、访等形式对全县73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展“双减”专项督导,建立问题清单台账,督促学校整改落实。现将专项督导情况报告如下:

一、细化工作举措,校内减负提质成效明显

(一)研训并举,学生作业管理持续加强。绝大多数学校严格执行作业年级或学科统筹,规范作业审核监管操作流程,严控作业总量。全县73所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校内作业公示制度,97.65%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大多数学校将作业设计纳入学校校本教研体系,举行作业设计比赛、作业展评活动,以“三个板块、三个面向、一个聚焦”实现作业设计的分层、弹性和个性化布置。绝大多数学校行政指导教师合理、智慧、差异布置作业,持续提升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多数学校组织开展12个学科作业设计比赛,定期举行优秀作业展评活动,不断丰富作业内容和形式,有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优化创新,课后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各校积极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方案,多样化设置体育、艺术、劳动、阅读、科创等课后服务项目,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针对性、吸引力,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参加教师5559人,惠及学生67851名,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5.1%。多数学区和教育集团充分发挥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作用,有效利用区域名师、骨干教师优势,采取支教、走教、跨班等方式,提高课后服务吸引力;积极吸纳志愿者、校外专业人才69人参与活动课辅导,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优质课程资源,提高课后服务质量。部分学校结合校园文化、地域特点、学校特色,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场所,努力拓宽服务渠道,着力打造特色课程;精心开展学生书画大赛、朗诵比赛、趣味运动会等,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三)强化管理,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提高。绝大多数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课程国家规定课程,落实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多数学校教师严格落实教学“六认真”,定期开展教学工作周查月评,并纳入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推门听课”等常态化诊断研讨。各学区、发展共同体广泛开展基于新课改理念的“同课同构”“同课异构”等教学研究活动,充分利用领雁工程、教研工作坊、名师工作室开展课堂视导、送教活动,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网络教研,积极构建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四)联动配合,家校育人合力持续增强。各校积极搭建“双减”工作监管平台,设置专门举报电话,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向师生家长推送《致全县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致全县校外培训机构的一封信》等15万余份,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学校开放周”等活动积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定期向家长推送学校育人“双减”成果,充分了解“双减”工作成效,感受学校发展变化。

(五)强化督导,学校办学行为持续规范。各校(园)大力宣传招生入学政策,提高招生工作的知晓度和透明度。加大违规招生查处力度,切实规范招生行为,未发现无计划、超计划和公办校招高中复读生等情况。各校严格按标准进行收费,凡是服务性收费坚持自愿的原则,无违规择校收费、违规使用学校资金用于挖抢生源、违规调整收费标准、自立名目收费、违规补课收费、违规收取教辅资料费、违反自愿原则收取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等行为。

二、部门协调联动,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有效

(一)强化统筹,多方协调管理。强化县教委、县市场监管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合作,全面梳理各类校外培训机构服务类型,将各类培训市场主体分别纳入部门管理范围。坚持定期召开校外培训减负专题工作会,对“双减”工作重大问题、突发事件、联合执法等进行研究协调、安排部署。加大“双减”检查力度,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对“双减”监管情况、存在问题等进行定期通报,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乡镇(街道)、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追责问责。

(二)精准摸排,监管责任落实。抓好学校联动摸底,学区教管中心牵头组织各学校定期开展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方位、全覆盖排查,做到校外培训机构底清数明。强化社区网格排查,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社区基层末梢优势,组织网格员定期对楼栋逐一动态摸排,确保底数清、情况明,严防地下“黑机构”产生。通过设立举报电话,公开举报信箱,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等方式扩大知晓面,建立奖励机制,鼓励群众监督非法校外培训行为。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精准排查各类教育培训机构113家,整改隐患27起,关停培训机构5个。

(三)动态监管,强化督导检查。抽调26名县教委机关工作人员,按科室职能组建13个执法小组,采取“双随机”方式,每日随机抽取一个执法小组,随机抽检8所校外培训机构,重点围绕培训内容、师资动向、学生安全防护、培训时间等方面,做到检查随机、监管到位。建立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微信群,检查小组每日将检查台帐和现场检查图片上传校外培训行政执法微信群,确保领导知悉、全员监督、信息共享。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3次,出动执法人员15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15家;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52次,出动执法人员104人次,检查校外培训机构416家次。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育观念有待彻底转变。少数学校、教师唯分数、唯成绩观念依然存在,担心“双减”后教学质量不能保证,特别是严控考试的规模与次数后,焦虑情绪尚未根本消除,仍然存在挤占、挪用艺体学科课程等现象;少数学校对“双减”政策宣传力度不够,宣传的途径和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家长及学生“双减”政策不够了解,存在家长违规购买教辅读物、额外给学生布置加餐作业、不愿孩子参与课后延时服务活动课程等现象。

(二)“双减”工作要求落细不够。少数学校对“双减”工作相关要求不清楚,学校制定的“双减”工作方案不够细化,教师执行还有差距。部分学校对督导发现的问题重视不够,没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检查发现的问题整改不力,少数学校行政日常管理没有落到实处,教学常规检查流于形式,缺乏实效。

(三)作业统筹管理有待加强。少数学校作业管理相关制度不完善、机制不够健全,学生作业公示制度落实不到位,对学生作业分层设计不够,没有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布置作业,缺少弹性化和个性化作业布置;同年级各学科作业量统筹落实不够,年级组没有合理调控各学科作业量。少数学校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未对学生作业进行定期研讨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整改;个别学校教师对学生作业批改不认真、不仔细,对学生学情掌握不到位,有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等现象。

(四)课堂教学水平有待提升。少数学区、发展共同体内教师流动激励机制不够,符合条件教师轮岗比例不高,虽然校际之间建立了优质课堂教学资源共享渠道,但运用不足,效果欠佳;部分学校教师教学资源运用不足,没有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课堂必备要件、课改要素运用、课堂教学任务单使用效果不佳,集体备课流于形式,没有做到“备、教、学、评”一体化闭环管理;少数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缺乏实效,对教师专业发展引领不够,制约了课堂教学改革步伐。

(五)课后延时服务走形走样。少数学校对提升课后服务水平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课程设置内容不够丰富,提供可由学生选择的特色活动课程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部分艺体特长专业教师缺乏,场地设施设备不足,课后延时活动课效果较差。少数学校存在利用课后服务课开展集中教学活动,缺少对学习有困难学生进行课业答疑和辅导,个别教师在课后服务之后又重新布置家庭作业,校际之间服务质量不够均衡。

(六)培训机构治理需持续发力。少数培训机构预收费未全部入驻资金监管平台或收费程序不范,《重庆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未全面使用,少数培训机构收费项目和标准未按要求公示。“地下”违规变异培训隐秘,查处难度大,行政执法人手不足,处罚力度、强度还需持续发力。

四、督导建议

(一)进一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各相关科室(中心)要出台教育改革、“双减”工作等教育改革配套举措,制定突破人事编制、职称评聘等改革瓶颈的办法,强力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学区制管理和集团化办学改革、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等取得新突破。各学校要持续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要充分利用好学区、教育教育集团、发展共同体的资源优势,有效开展校本教研、网络教研、课题研究等,积极构建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课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作业管理。县教师进修校要充分发挥专业支撑作用,督促学校落实好《分学科作业设计指南》,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专项培训,作业展评、作业设计比赛等活动,有效发挥好优秀作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各校要完善各项作业管理及考核评价制度,严格执行作业公示制度、统筹制度、审核审查制度。要加强作业设计研究,将作业设计纳入校本教研体系,分层分类设计基础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要加强作业考核与指导,每月定期开展教学常规工作检查。要严格落实作业全批全改,加强面批讲解,批改及时,批语要有针对性,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或要求家长批改。

(三)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各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方案,健全课后服务的体系,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创新课后服务形式,充实课后服务辅导队伍,要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社会资源,尽可能提供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程菜单,积极打造特色活动、特色课程。要加强课后服务过程管理,将备课、上课、效果、学生反映等作为重要因素,纳入考核评价。要加强安全防范管理,始终坚持把学生安全放在做好课后服务工作的首位,根据不同的课后服务形式,安排足够数量人员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制定并落实严格的考勤、监管和交接班制度。

(四)进一步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各校要坚持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双减”政策宣传,定期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收集“双减”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正面回应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关切、关注和困惑,及时化解矛盾,消除不良影响。要全面落实教师全员家访制度和家长开放日活动,让教师走进家庭了解每一位家长、每一名学生的真实需求;让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的发展、教育教学现状,共商共议,共促学生健康。

(五)进一步加强培训机构监管。相关科室(中心)要积极和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强化部门联动配合,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坚决打好“地下”违规校外培训专项治理攻坚战,继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双随机”执法检查和部门联合执法,围绕“户外广告清理”“资金监管”“线上培训”等强化监督管理,净化教育生态。

      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