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强举措全面构筑固本铸魂的思政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信心,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做挺膺担当奋斗者”。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人引领广大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践行主流价值、涵育道德情操,全面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行方向。垫江县教委聚焦教育发展实际,突破构建思政教育体系的短板和弱项,全面推进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
一、统筹兼顾,构建“大思政”格局。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同机制。成立垫江县思政课指导委员会,组织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议,制定印发《垫江县中小幼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建立县委教育工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科室协调联动、学校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思政教育工作格局,加强政策协调和督促落实,压实主体责任,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办学治校、育人育才全过程,全面推进全县中小学思政课程建设及改革工作。二是优化资源供给,狠抓示范引领。县委教育工委、县教委坚持因校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加大优质思政教育资源供给。为各中小学发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学习强国”等教育平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继承弘扬革命传统美德,把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融入青少年思政教育全过程。县教委主要领导开展明察暗访、工作调研时必听思政课,要求学校书记校长带头上好思政课,强力推进思政课落地落实。三是创新工作思路,推动家校共育。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作用,办好线上线下家长学校,组织县教委关工委“五老”等家庭教育成员到校开展家庭教育、法治辅导、红色故事宣讲等授课活动150余场,通过教师全员家访,深入村社、家庭,宣讲义务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五项管理”“双减”工作有关规定等,让家长关注学生成长,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整合资源,上好“大思政”课堂。一是站好课堂主阵地,强化学科融合。结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持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书记校长全员担任思政课教师,举办中小学书记(校长)思政课教学能力大赛,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课主阵地作用,深入挖掘语文、历史和其他学科蕴含的思政资源,让“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高度融合。二是聚集特色活动正能量,强化价值引领。扎实开展中小学学生体育文化节、读书活动、角色体验等个性化育人活动300余场,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红领巾心向党”“小萝卜头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1200场次,开展“传承红岩精神”“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180余场次,创新开设“川剧变脸”“大石竹编”“角雕工艺”等特色课后服务内容,创建“三营成长”“十有新人”等市县级特色思政德育品牌30余个,切实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新时代好学生。
三是拓宽素质教育新渠道,融入社会实践。紧扣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和要求,完善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印发《垫江县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暂行办法》,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积极挖掘蓝蒂裕烈士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活动基地等红色教育资源,建构红色宣讲、红色社团、红色研学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坚持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进一步拓宽思政教育教学新渠道。
三、蓄势赋能,建强“大思政”队伍。一是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以各共同体、学区为单位,定期组织800余名专兼职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赛课评比等活动,加强跨学校、跨专业之间分享交流,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融合,提升思政教师专业化水平。同时,招聘60名余专兼职思政课教师,进一步提高中小学思政教师占比,特聘党政干部、新四军老战士、党史专家担任兼职思政课讲师,不断充实思政课教师队伍。二是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构建“国培”“市培”“县培”“校培”四级分层分类培训体系,组建“共同体”“学区”跨学段研训模式,全县不同学段思政教师,围绕“思政课育人话题的创新与实践”同一主题开展教研活动,我县“大思政课”学区联合教研及思政课教学研讨会获得市教科院微信公众号转发推广6次。利用新教师入职培训、青年教师专题培训、“以老带新”等方式,建立全程贯通式思政课教师培养体系,提高青年思政教师教育教学专业能力。三是发挥优质化引领作用。发挥县级思政课指导委员会对思政课“咨询研判、督查评估、培训示范、指导引领”功能,开展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践教学等一体化研究。积极开展中小学思政精品课评选活动、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活动,评选优秀课程、案例100余节。依托5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垫江县名班主任工作室及工作坊,实施名师领衔、层级带教,全力推进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最大限度发挥对“大思政课”建设的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