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聚焦民生“食”事,烹出暖心香味
一、深调研真落实,精准对接“民之所需”
俯身倾听,找准痛点。将老年助餐服务列为重点民生关切事项,纳入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和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县民政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身作则,多次率队深入(村)社区实地调研,与高龄、独居、失能老人及其子女面对面交流,精准捕捉到“做饭难”“吃饭愁”这一困扰老年人的痛点堵点问题。
高位统筹,破解难题。县民政局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出征,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将推动老年助餐服务作为检验民政干部作风和执政为民情怀的试金石。通过层层压实责任,确保政策制定、点位选址、资金保障等关键环节高效协同推进,实现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的精准对接,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科学规划,织密网络。秉持“人流密度集中、区域位置便捷”的务实原则,结合老旧小区改造与新建社区规划,科学绘制老年食堂服务网络蓝图。截至目前,全县26个乡镇(街道)已建成老年食堂35家及助餐点若干,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便捷可及的温暖助餐网络,让便捷服务成为老年人生活的日常。
二、重规范强监管,筑牢资金“安全堤坝”
制度先行,规范运行。出台《垫江县“老年食堂”建设运营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文件,制定统一的建设运营标准,悬挂醒目标识标牌,为服务提供明确的行为准则。对政府补助资金实施“高压线”式管理,强化常态化监督检查,确保资金流转全程公开透明、安全高效。
多元筹资,减轻负担。创新实践“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五个一点”多元筹资机制,有效分散成本压力。
智慧监管,阳光透明。运用“互联网+明厨亮灶”智能监管系统,将35个食堂厨房的实时画面纳入统一平台,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控,对食材采购、加工制作、环境卫生等全流程进行无死角监督。市场监管部门与乡镇(街道)常态化开展线下巡查,双重保障之下,让老年人吃得安心,子女送得放心,以透明操作赢得广泛的社会公信力。
三、创模式优服务,拓展综合“幸福半径”
暖心配送,服务到家。创新探索“物业+养老”模式,充分发挥物业“熟人熟地”的优势,优化“中心厨房+配餐站点”网络,组建专门的志愿队伍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上门送餐服务。全县35家社区食堂已累计服务近9万人次,让温暖跨越最后一百米,直达最需要关怀的角落。
空间赋能,一站多能。推行“社区食堂+”模式,鼓励食堂利用现有资源延伸服务链。白天是温馨的助餐点,下午化身“四点半课堂”,为双职工家庭解决孩子放学后的“管理真空”问题;周末则变身为健康讲座、书法交流等文化活动的社区驿站。食堂由此蝶变为集助餐、助学、助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综合服务站,成为凝聚邻里、滋养精神的公共客厅。
社会协同,温情涌动。广泛链接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形成强大的助老合力。除龙湖基金会的大额捐赠外,众多社区志愿者长期参与送餐、陪伴等日常服务,让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在一次次传递餐盒、一句句暖心问候中蔚然成风,使食堂成为社区温情的枢纽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