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点面结合” 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
强化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治理工作。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县级年度民生实事,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厕所卫生化改造、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美丽幸福河湖建设等工作统筹安排,同步研究、一体推进,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建立周通报、月调度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研讨解决各类问题,并印发工作简报9期,及时传达工作要求、分享治理经验。三是压实工作责任。现场调研11次,掌握各处黑臭水体实际情况,督导责任乡镇(街道)加快治理进度。召开新闻发布会1次,增强工作透明度,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拍摄暗查暗访片1期,“指名点姓”曝光并交办存在的问题,有力推动治理工作落实。
突出精准治理,制定科学整治方案。一是探索“一水一档一策”模式。针对农村黑臭水体分布区域广、污染成因多、存在季节性黑臭等特点,为每条黑臭水体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实现精准治理。二是实施“九大行动”管控污染源。专班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能职责,对黑臭水体周边畜禽养殖、水产养殖、企业污水等各类污染源进行严格管控,从源头减少污染排放,有效改善水体环境质量。三是开展结对帮扶助力治理。由各属地政府作为辖区内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具体实施单位,鼓励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参与治理工作。按照垫江县乡村振兴帮扶工作机制,帮扶部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相应帮扶乡镇(街道)提供项目资金支持与技术指导,提高乡镇(街道)工作积极性,确保治理措施有效落实。
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治理工作成果。一是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黑臭水体管护纳入“村规民约”,宣传引导群众养成“亲水护水”的良好生活习惯,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志愿者队伍参与管护,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工作氛围。二是完善管护制度建设。配备基层管护人员80余名,通过治理公示牌公示管护人员、监督人员联系方式,同时落实管护工作经费保障,确保管护工作常态化开展。三是健全返黑返臭处置机制。印发垫江县农村黑臭水体治理长效巩固机制,鼓励群众积极参与,对排查结果、整治情况进行监督举报。同时将幸福河湖、美丽河湖建设工作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延伸,持续巩固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