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咨询问答库

【文化旅游】元旦春节期间文化旅游场所和活动如何防疫?

日期:2021-12-23

关于旅游景区和公共场馆防控措施

①落实“限量、预约、错峰”要求,控制人员接待上限,落实门票预约制度,及时疏导客流。

②严格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对进入文化旅游场所的人员,严格落实测量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加强渝康码“黄码”人员管理,被赋“黄码”人员不能进入文化旅游场所,被赋“黄码”工作人员不得上岗。

③14天内有市外旅居史的人员进入室内旅游景区景点需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关于聚集性文化旅游活动防控措施

按照非必要不举办的原则,严控庙会、大型文艺演出等活动,控制人流量,落实通风消毒等防控措施。

举办会议、培训等活动应当控制人数,尽量举办线上会议或视频会议,50人以上活动应制定防控方案,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弘扬节约风尚,尽量不举办大规模人员聚集性活动,确需举办的尽可能缩小活动规模。

承办5桌以上宴会等聚餐活动的星级饭店要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就餐人员落实扫码、现场测温和佩戴口罩等措施后进入就餐场所,做好餐厅的通风消毒工作。

●关于一线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旅行社、剧院等演出场所、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要加强对从业人员健康监测,及时掌握员工健康状态、出行轨迹等情况,上岗前检核健康码,规范佩戴口罩,确保员工健康上岗、规范作业,坚决杜绝员工带病上岗。

●出游提示

要做足防护,健康出游。出行前通过权威渠道了解目的地最新疫情防控政策,查询景区景点开放、限流措施,尤其要了解门票预约、分时段游览等措施。

进入景区景点和各类场馆要自觉佩戴口罩,主动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健康码查验等;坚持防控优先,避免侥幸心理,做好自我防护,不扎堆、少聚集;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入园(馆)游览时,有序排队,自觉保持社交距离;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保持安全间距;出现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应及时报告,并就近到医疗机构就诊。健康码被赋“黄码”后,要主动报告,并按要求配合落实管控措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