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防治知识
1、什么是登革热:是登革病毒经伊蚊(在我国主要是白纹伊蚊)传播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中的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是东南亚地区及拉美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登革病毒疾病谱:无症状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DHF)、登革休克综合征(DSS)。
2、登革热的传播方式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常年流行地区的流行季节,隐性感染者的数量可达全体人群的1/3,可能是最重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不存在人与人直接传播.
易感人群:对登革病毒人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并非人人发病。
3、登革热防控现状
1、没有疫苗和特效药,临床对症治疗为主
2、当前最有效的控制措施是切断媒介传播途径
加强登革热病例监测与管理
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与控制
4、登革热主要媒介: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
5、登革热媒介伊蚊孳生地类型
|
|
|
|
|
|
6、如何预防登革热?
第一,清除家中或工作环境中闲置的无用积水。管理好环境卫生,清除废弃缸、罐、坛、易拉罐、矿泉水瓶、方便面盒、纸杯、塑料薄膜等的积水容器,暂时闲置不用的花瓶、花盆、水桶、水缸等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第二,有用的积水要经常换洗。花盆托盘、泡菜坛沿水、水培植物、盛水容器等小型积水3-5天换洗一次。
第三,储水缸、蓄水池、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建议严密加盖,或每3~5天换水1次。
第四,阴阳沟、下水道系统应定期维护,使之畅通,不能积水,否则就是蚊虫的重要孳生地。下水道口的积水可投放灭蚊幼剂灭蚊。
第五,单位院落周边的树林、灌木丛、卫生死角、停车坪容易有积水被忽略,应及时检查并清除积水,避免蚊虫孳生。
第六,工作和生活环境蚊虫较多影响正常工作时,可采用卫生杀虫剂空间喷雾或滞留喷洒灭蚊,也可聘请专业的有害生物防治机构灭蚊,迅速降低成蚊密度。蚊虫密度不高时,可使用正规途径购买的杀虫气雾剂灭蚊,食堂等人流密集的场所可根据需要安装纱门纱窗防蚊。
第七,家庭环境中推荐房间安装纱门、纱窗,晚上睡觉使用蚊帐,或使用蚊香、电热蚊香片(液)驱蚊,防止蚊虫叮咬。
第八,外环境中伊蚊的活动高峰在日出前后(约8:00~10:00)和日落前后(约16:00~18:00),户外活动尽量着浅色长袖长裤,暴露的皮肤可涂抹蚊虫驱避剂进行防蚊,避免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