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突破服务时限。通过医保信息平台,“指尖”线上办理家庭共济参保1.41万次,全流程数字化使用电子凭证、移动支付等,推进全县43家公立医院和232家定点零售药店开展电子处方结算,保障患者安全高效购药。上线医保“刷脸付”模式,全县已有2家县级医疗机构、11家乡镇卫生院和20家定点零售药店接入开通“刷脸付”结算支付功能,满足多样化的医保支付需求。
二是重构监管态势。强化基金监管智能升级,实时“云监控”24.01万人次,排查疑点数据 16.5万条,扣款 3.8万人次,拒付医保基金 420.48万元;常态化加强日常监管、飞行检查和专项整治,结合巡视问题清单整改,推进安全体检综合巡查全覆盖,对照高发违规行为,督导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自纠,退回违规医保基金737.19万元;部门数据互联,联合公安、法院核查交通事故疑点数据9条,追回医保基金9.69万元,清查死亡人员医保个人账户44.89万元,全方面织密监管“防护网”。
三是提升经办温度。深化“医医合作”,高效推进“全民参保一件事”,将14项医保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下沉至乡镇及医保服务站,便民服务覆盖全县300余个行政村,为身处异地的参保人提供全程帮办业务2000件。动态更新“医保服务地图”和“两张清单”(《重庆市医疗保障经办便民服务事项清单》《重庆市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构建“1+26+266”的县、乡、村三级经办服务体系,做实“15分钟医保服务圈”。
四是共享改革红利。落实国谈医保药品纳入“双通道”管理,按照“月监测、季调度、年考核”的方式,推进县域中选集采药品集采完成率100%。截至目前,正处于执行周期内的药品共20个批次756品规,采购金额约11257万元,预计可以惠减5628.5万元,有效挤压药耗水分,减轻群众负担。定期开展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监管,规范调整全县13家民营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指导公布调价信息,推动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取得实效。
五是提速结算准度。全力提升参保人员生育医疗待遇,保障孕产妇产前门诊检查2209人次79.31万元、生育住院1305人次219.32万元,生育医疗费直接结算率达99.61%以上,线上“即申即享”生育津贴841人2072.01万元。同时,推进医保跨省联网直接结算服务迭代至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等10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全国范围内直接结算,已有6.21万人次参保群众不用再折返参保地办理,减少群众垫付344.69万元,直接结算率提高至99.73%,有效解决来回跑和垫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