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化信息预警。通过微信群、渝快政群、“村村响”广播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元方式,分早、中、晚及时追踪天气变化,适时发布气象信息,助力秋收和晾晒。已推送气象预警信息368条,“村村响”广播1686次。
二、强化技术支撑。以12个村级阵地为中心,邀请农业专家或经验十分丰富的农户,采用理论、示范、实操结合方式,对村级党员、干部和村民集中开展秋季农机使用推广技术流程及安全培训12次,累计培训时长达15个小时,吸引了50余名义务队员积极参与,培训覆盖率高达 90%。同时,对外组织联络、调配“久保田”等水稻收割机60余台,分赴12个村(社区)对接秋收,保障农机供给和使用技能,为秋收奠基。
三、强化动态纾困。针对缺农机和缺劳力情况,整合资源动态调配保供给,联络调配农机12台,组织人大代表、党员、干部、民兵等240名志愿者,成立12支义务助农秋收小分队,对全镇12个村的68户缺劳动力的农户,帮助秋收服务106次,提供晾晒场地26处,“面对面”讲解秋季粮食储备、晾晒、防虫、防潮、科学化储粮等知识268次,帮助需及时销售的158户粮农联系重庆粮食集团垫江分公司上门采购,有力保障“全覆盖”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