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澄溪镇人民政府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澄溪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标对表《垫江县贯彻落实〈重庆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具体措施及任务分工方案》各项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发展新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高效有序。
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人大主席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健全完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将工作任务、措施、责任细化分解到各部门,形成政府牵头抓总、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为高效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二)聚焦重点工作,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以机构改革为契机,深入推进党建统领基层治理现代化,着力构建党建统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增强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与良性互动。深入开展常态化扫黑除恶、打非治违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生产经营活动,对违法犯罪活动保持高压态势,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氛围。建立“1+3+X”突出矛盾纠纷联动协作处置机制,“1”即是镇平安法治板块领导牵头,“3”即是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法律顾问团队以及行业、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X”即是社会组织力量协同的联合处置专班,制定“一人一事一策”措施,深入化解重点矛盾纠纷。今年来累计化解婚恋家庭和邻里纠纷类扬言类矛盾纠纷32件、意外亡人类矛盾纠纷3起,有效防范各类极端(案)事件发生。
(三)带头学法用法,推动依法行政能力持续提升。
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纳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课程,以学为先、以宣为要,发挥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方面的带头作用,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按照“一支队伍管执法”的要求,由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牵头,各相关部门配合的组团式执法,打造“执法+监督”一体化数字集成应用,创新智慧执法监管方式。加强行政执法队伍水平建设,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素养,积极组织干部参加执法资格学习考试,今年30名干部职工顺利通过执法资格考试,7名干部新办理了执法证,有力推进行政执法队伍建设。
(四)强化制约监督,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实见效。
严格贯彻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规定,凡涉及人事、重大建设项目、重大决策等“三重一大”事项,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邀请法律顾问、“两代表一委员”等参加,确保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落到实处。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辖区内公共场所政务公开栏和政府网站等为主要宣传阵地,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权责清单、办事流程、服务指南和诉求方式等,畅通与办事群众的沟通渠道,优化政务服务。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核制度,凡起草制定的规范性文件须经过镇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法律顾问审查、上级部门审核后印发实施。2024年,通过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保留行政规范性文件1件。
(五)加强氛围营造,推动法治宣传教育提质增效。
深入推进普法宣传工作,将法治宣传、普法教育纳入宣传教育重点内容,结合宪法宣传日、世界禁毒日、国家安全日等宣传活动,营造全民遵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发挥社会治理自治、德治作用,利用村规民约,加强教育引导,培养群众自我约束,通过孝善之心、最美家庭、最美媳妇、好婆婆等评选引导,进行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引导群众向善集德,促进社会基层治理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
2024 年,澄溪镇在法治政府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学用结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日常学法用法还存在被动性,运用法治手段处理矛盾纠纷的制度机制还有待完善,学用结合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二是行政执法人员缺乏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素养提升和专项法治学习,法律业务能力和行政执法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宣传方式不够丰富。宣传方式主要以法律条文的宣讲、制作法治宣传栏、发放普法资料为主,群众参与度较低,普法效果不佳。
三、2025年工作打算
2025年,我镇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深化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法定程序、法律责任,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将社会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进一步培育法治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培养专业法律人员,为行政队伍不断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教育,提高业务能力,提升依法行政意识。
三是进一步提升源头化解能力。针对性、经常性、多渠道、全方位加强对群众的普法宣传教育,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加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资源统筹、力量统筹、效果统筹,力争做到“定纷止争,案结事了”。
四是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严格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建立一支兼顾业务能力和法律素养的一线执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