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杠家镇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根据《中共垫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报送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的通知》要求,镇党委高度重视,对本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开展了“回头看”,对工作中取得的成效、吸取的典型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全面总结。现就2024年全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24年杠家镇按照《中共垫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共垫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全面深入细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镇党委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对标对表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各部门、各村(社区)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一体学习领会、一体指导实践、一体推动落实。镇党委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集中学习和宣讲活动,深入推进学习和宣讲工作走深走实。一是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组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镇级部门负责人、镇辖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镇政府全体职工及村(社区)干部,每季度集中学习一次。二是镇政府组织13支宣讲队,利用每年六、八、十入户走访和半年院坝会进企业、进农村、进农户、进机关、进学校广泛开展宣讲活动。三是各村(社区)在每月20日党的主题教育日开展集中学习。四是在每一专题内容学习完后,均要组织集中讨论。让大家结合日常工作和生活实际畅所欲言,谈体会、谈感想、谈收获、找差距。
(二)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镇党委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镇党委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镇综合指挥室、党建办、镇平安法治办、镇经济发展办、镇民生服务办、镇产业发展中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中心、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学校、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平安法治办,由政法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镇平安法治办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切实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切实保障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具体的办事机构和办公人员。
(三)提前谋划全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年初,全镇根据《中共垫江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县总体要求,提前谋划全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制定《杠家镇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对全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进行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确保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有序开展、落实、落细。
(四)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的原则将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全部分解落实到了各分管领导、相关部门和各村(居)。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分步推进,“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靠前抓,其他班子成员齐心协力抓,形成法治政府建设工作齐抓共管的局面。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并将法治政府建设列入年终述职内容。镇党委制定了具体考核办法,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与领导干部工作实绩挂钩、与部门职工、村(居)干部年终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强化了工作责任。
(五)切实加强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对全镇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了专项整治工作。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全面安排部署。为切实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交通安全的领导为副组长,镇综合指挥室、镇平安法治办、镇经济发展办、镇村镇建设服务中心、镇民生服务办、镇产业发展中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杠家派出所、杠家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次专项行动的领导、组织和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平安法治办,由分管平安法治工作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镇党委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工作措施、实施方案、考核办法等,镇党政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召开村居干部、部门负责人会议和专项整治行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对整治工作周密细致地安排部署、分析研判、收集情况等,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安排下阶段工作。二是全面摸底排查,建立问题台账。镇党委组织镇纪委、镇交安办等部门,对《垫江县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告》中罗列的“逐利执法”、执法不规范、执法方式简单僵化、执法粗暴、执法“寻租”等涉及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摸底排查,分类建立问题台账。通过排查,暂未发现以上线索和问题。通过排查镇级相关部门,主要承担的是上级委托执法相关职责,镇辖县级派出机构执法部门,是严格按照上级职能部门的工作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开展执法,本级部门和镇辖派出机构未制定文件和内部工作制度。三是完善工作机制,落实查纠整改。进一步建立完善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案件办理查纠整改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宣传报道、走访座谈、梳理案件数、评查案件数、问题清单整改情况、查处执法人员违法情况等,切实保障规范执法。
(六)着力发挥法治在服务保障全镇工作大局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进政府权责清单制度,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适应“渝快办”升级改造平台功能,加快推进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完善首问负责、一次告知、一窗受理、自助办理等机制。推行“垫小二·政务服务大众点评”评价机制,落实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健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策制度,加强乡村法治教育和法律服务,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七)进一步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制度,配合做好立法调研工作,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行政规范性文件涉及多个部门的要充分协调形成一致,防止政出多门、政策效应相互抵消,重要行政规范性文件向同级党委报告,严格落实动态清理和备案审查制度,严禁越权发文、严控发文数量、严格制发程序,行政规范性文件未经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法的,不得提交集体审议或报请签发,按照“谁制定,谁清理”“谁实施,谁清理”的原则,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动态清理工作机制。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深度参与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及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案件等行政事务中的作用,从源头上规范行政行为,全年法律顾问列席镇党委会议4次。
(八)“八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杠家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健全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通过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普法责任。镇党委成立了“八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镇党委书记任组长,政法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任副组长,镇综合指挥室、党建办、平安法治办、经济发展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平安法治办,政法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各单位、村(社区)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各单位、村(社区)负责人为“八五”普法的第一责任人,镇党委与各村(社区)、单位签订了“八五”普法目标考核责任书,制定了“八五”普法规划,开展了年度普法目标任务申报。二是落实经费保障,助力普法工作。“八五”期间为了保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落实,镇党委、镇政府把相关的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于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做到实报实销。三是广泛宣传法治宣传,形成浓厚法治氛围。党委中心组每季度学习1次,政府职工每月学习1次。单位、村(社区)每季度学习1次,主要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宪法、民法典、党的法律法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每年开展1次述法活动。村(社区)书写3幅以上的标语,每季度办1期专栏。镇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利用赶集日在街上设立宣传台,宣传“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等有关内容。法治副校长每年到学校开展法治讲课、模拟法庭,法庭旁听、法治书画、法治文艺会演等活动4次,镇法建办开展送法到企业、学校、社区、机关等活动。
(九)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完善行政执法案卷、文书基本标准,改进行政执法方式。2024年全镇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聚焦食药卫生、劳动保障、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及时查处违法行为,2024年查处违法行为4起,有效防范了重大风险隐患。
(十)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将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全部公开,2024年全镇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34条,其中公开动态21条,领域信息公开93条,招标采购信息5条,中标信息4条,政策文件1条,机关简介1条,公开指南1条,其他政府信息8条,行政许可0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不够系统深入,法治宣传还有待加强,法治建设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基层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人员的能力水平等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少数部门认识不够、重视不够、配合不密切。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5年全镇将全面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备案管理,不断提升行政决策公信力和执行力,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大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健全突发事件应对体系,依法预防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提高突发事件依法处置能力,引导、规范基层组织和社会力量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行政预防调处化解体系,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发挥行政复议化解争议主渠道作用,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加强和规范行政应诉,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健全法治政府建设科技保障体系,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优化基层综合执法队伍力量配置,加强基层执法人员业务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