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社会保护,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按照“领导亲自抓、教师亲自带、家庭主动管、社区辅助带”的工作思路,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村(社区)目标考核细则,成立以书记镇长任组长的“双组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成1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8个未成年人保护站。发动村(社区)党员干部、儿童主任、社工、志愿者等群体,通过电话、微信、上门探访等方式对全镇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了全面走访摸排,及时更新台帐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问题实,督促指导儿童之家、农家书屋等未成年人关爱服务阵地正常开放,为辖区未成年人业余时间提供阅读、亲子活动等服务。今年以来,开展“莎姐守未”专题活动2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10幅、巡回播放巡逻车、“村村响”广播等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氛围。
二是强化部门联动,营造安全校园环境。强化部门联动,由镇平安办牵头,联合社事办、派出所、社区对开学前后校园及周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全面排除清理校园周边矛盾纠纷2起、安全隐患4处。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进校园活动2场次,学生参与心理健康咨询500余人次。致力于提升未成年人法治意识、安全防范能力和遵纪守法意识,组织法律知识、红色故事、安全防范知识宣传教育等活动3场次受教育学生达2000名。要求教师家访时着重对电子产品的使用进行引导宣传,提醒家长加强监督管理,避免学生因过度使用手机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
三是强化家教指导,营造和谐家庭环境。依托镇、村(社区)、学校三级工作体系,组织干部、教师、志愿者、网格员等基层力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当好父母履职引路人。由干部、志愿者、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教师开展家访,全面走访未成年人家庭,对其父母或监护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宣传政策法规、唠家常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以正确的心态与孩子相处,努力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今年以来,慰问留守儿童、困境儿童32名,教育不尽教育义务家长3人次,调解家庭矛盾纠纷20余起。开展心理健康进家庭活动1场次,发放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资料800余户,受益人数达15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