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16号建议 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徐建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对生产性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扶持力度的建议》(第116号)提案收悉。经与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工作高质量发展。具体内容包括:
一、完善体系建设。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库,促进非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将包括垫江石磨豆花加工等生产性非遗传承人员在内的各类社会劳动者纳入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政策体系,以提升职业技能为目标,支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评价。
二、开展申报工作。持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工作。成功申报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项,代表性传承人11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69项,代表性传承人40人。成功申报重庆市丽丹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重庆市垫江县翔龙工艺品有限公司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垫江县大石小学校为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基地。开展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补助资金申报,每人每年可获得补助资金6000元用于开展传承培训活动。申报认定了龙正东角雕技艺市级技能专家工作室、赵向阳竹编技能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李涛石磨豆花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陈静刺绣县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认定重庆市丽丹工艺美术品有限公司等4个单位为县级“巴渝工匠”乡村驿站。
三、出台扶持政策。在“垫小二”企业服务云平台政策在线板块出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产业化经营企业的扶持政策。将垫江石磨豆花加工等特色工种纳入补贴性培训目录,加大生产性非遗文化传承人员培训力度。2022年,全县开展相关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35人次。
四、切实加强宣传。利用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牡丹文化节、文化遗产宣传月和传统节假日开展非遗展演、展览、展示、展销。举办非遗进校园、大石竹编技能大赛、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等活动。组织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巴蜀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等市内外活动和赛事。不断扩大我县非遗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让非遗资源有机融入文化生活,产品推陈出新。
五、加大培训力度。依托垫江角雕、大石竹编、垫江石磨豆花、垫江刺绣等传承培训基地长期开展传承培训。在县职教中心开设垫江角雕、大石竹编等技能培训班,每年培训学员近2000人次。将垫江石磨豆花、大石竹编等纳入“丹乡之星”杯职业技能大赛项目,加强生产性非遗文化技能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垫江石磨豆花加工等特色工种考核,对合格者颁发合格证书。2022年,全县26人次考取垫江石磨豆花加工等特色工种合格证书。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吸纳您提出的建议,与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垫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管理办法》及《垫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要求,健全完善生产性非遗文化相关职业(工种)培训标准规范,支持鼓励职业培训学校开设生产性非遗相关专业、课程,继续开展生产性非遗文化职业技能大赛,做好相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健全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引导激励更多劳动者从事生产性非遗文化服务工作。并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提高文旅发展专项资金使用效率,整合资产、资源、资金,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资金保障。
此复函已经周洪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3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