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在“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垫江县“全民反诈”新闻发布活动中,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中国人民银行垫江县支行等多位发言人来到现场,围绕电信诈骗相关的话题,面对面与市民朋友们交流沟通、答疑解惑,共同筑牢电信诈骗“防护网”。
目前社会上常见的诈骗方式有哪些?如何预防?
县委政法委副书记杨建明介绍,目前,电信网络诈骗主要分为十二大类50余小类,常见的主要有刷单返利、虚假投资理财、虚假网络贷款、虚假购物服务、冒充客服5种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达80%以上,成为最为突出的5大高发类案,而刷单返利类诈骗发案率最高,占发案总数的45%左右;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涉案金额最大,占全部涉案资金的三分之一左右。此外,还有冒充公检法、冒充熟人、冒充领导实施诈骗、投资理财诈骗、网上中奖诈骗、利用网络游戏装备及游戏币交易实施诈骗等。
对于如何预防,杨建明提醒大家,要了解防骗方法和诈骗手段,了解反诈知识和生活常识,并下载安装国家反诈APP、接听96110电话、查看12381短信,就能快速识别诈骗,同时不要放松警惕。
发现自己被骗,该做些什么?被骗的钱能否追回来?
“发现自己被骗,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者到就近派出所报案,同时,立刻停止一切支付程序,及时止损,积极配合民警制作详细的笔录,全力配合案件下一步的立案侦查。”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陈松表示,一般资金返还有两种途径,一是公安机关通过快速止付、冻结涉案账户进行的资金返还工作;二是通过办理具体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后退赃退赔钱款。
陈松提醒,不管是哪种退还资金给受害人,公安机关都是不会收取任何费用的,在实践中发现一些诈骗分子冒充反诈中心民警以退款为由让受害人进行转账实施诈骗。
我国如何制裁诈骗分子?
县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左文芳说,根据我国《刑法》《刑诉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对诈骗分子依据诈骗金额和具体情节,判处刑罚。
除了依照刑法等法律对电诈分子依法惩处外,出台《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进一步完善了其他相关惩处措施。一是在刑法规定刑事责任的基础上,对尚不构成犯罪的,规定了专门的行政处罚,如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和拘留等。二是规定对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和关联犯罪的人员,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记入信用记录,并规定了相关惩戒措施,如限制有关账户、账号功能和停止非柜面业务、暂停新业务、限制入网等。三是规定从事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人员,除依法承担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以外,造成他人损害的,还要依照《民法典》等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全民反诈”银行账户管理力度加大,是否会影响正常账户服务?
“‘全民反诈’工作的开展,不会影响企业和个人的正常开户和资金结算。一直以来,人民银行都在指导银行机构平衡好‘防范账户风险’和‘优化账户服务’的关系,不能因防范账户风险而影响正常的账户服务。”中国人民银行垫江县支行国库会计科科长程银表示,企业提供营业执照、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等资料可申请开户,银行机构因防范不法分子注册“空壳公司”开户用于账户买卖,对企业开展现场核实等尽职调查,这是银行防范账户涉案风险的需要,正常客户是能够顺利开户的,银行内部也有相应的监管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