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 部门街镇 | 无障碍 | 智能机器人 | 便民地图 | 支持IPV6

垫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 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解读

日期: 2020-08-19
字体:

一、制定《实施意见》的出发点

为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渝府发〔2020〕11号)精神,坚定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制定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以下统称“三线一单”),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二、制定《实施意见》坚持的原则

一是加强统筹衔接。衔接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相关污染防治规划和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环境质量目标管理、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空间规划、战略和规划环评等工作,统筹实施分区环境管控。

二是强化空间管控。集成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环境管控要求,形成以环境管控单元为基础的空间管控体系。

三是突出差别准入。针对不同的环境管控单元,从空间布局约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环境风险防控、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促进精细化管理。

四是实施动态更新。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化、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环境保护要求提升、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等因素变化,“三线一单”相关管理要求逐步完善、动态更新,原则上更新周期为5年。

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各地区自然条件、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情况不一,生态环境管理基础和能力存在差异,各地区应在落实国家相关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选择科学可行的技术方法,合理确定管控单元的空间尺度,制定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管控要求。

三、《实施意见》的主要内容

(一)范围与时限

垫江县“三线一单”编制范围为垫江县全域,共包括2个街道、22个建制镇、2个乡。编制基准年为2017年。目标年近期至2020年,中期到2025年,远期至2035年。

(二)分区管控

一是环境管控单元划分。环境管控单元包括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三类。优先保护单元指以生态环境保护为主的区域,主要包括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重点管控单元指涉及水、大气、土壤、自然资源等资源环境要素重点管控的区域,主要包括人口密集的城镇规划区和产业集聚的工业园区(工业集聚区)。一般管控单元指除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之外的其他区域。全县国土空间按优先保护、重点管控、一般管控三大类划分为20个管控单元。其中,优先保护单元13个,重点管控单元6个,一般管控单元1个。

二是分区环境管控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依法禁止或限制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和城镇建设,在功能受损的优先保护单元优先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活动,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点管控单元优化空间布局,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有针对性地加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环境风险防控,解决生态环境质量不达标、生态环境风险高等问题。一般管控单元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垫江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的执行包括:全市总体管控要求、渝东北片区总体管控要求、县级区域特征管控要求。区域特征管控要求包括总体管控要求8条、分类管控要求28条(优先保护单元2条,重点管控单元17条,一般管控单元9条)。

四、《实施意见》的实施与应用

区域资源开发、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城镇建设、重大项目选址应将环境管控单元及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作为重要依据,相关政策、规划、方案需说明与“三线一单”的符合性,在政策制定、规划编制、执法监管中不得变通突破、降低标准,不符合不衔接不适应的应按要求完成调整。

国土空间规划、相关规划应将落实到具体空间的生态、水、大气、土壤、资源利用等红线、底线和上线要求作为编制的基础。

区域、流域等产业发展应将“三线一单”提出的要求作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编制基础,具体管控单元的管控要求作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在具体区域、园区和单元落地的支撑。监管开发建设行为和生产活动时,应将“三线一单”作为重要依据。优先保护单元和重点管控单元应作为生态环境监管重点区域,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应作为生态环境监管的重点内容。

五、《实施意见》的更新与调整

市生态环境部门每5年组织开展全市“三线一单”实施情况评估,依据评估情况编制“三线一单”更新调整方案。5年内因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和生态环境质量目标调整,或国土空间规划调整,“三线一单”确需进行更新的,由县政府提出申请并待市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审定后进行更新。

县生态环境局牵头全县“三线一单”实施、评估、更新调整和宣传工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结合本单位职责职能做好“三线一单”实施工作,并积极参与评估、更新调整和宣传工作。县生态环境局牵头组建长期稳定的专业技术团队,县财政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切实保障“三线一单”实施、评估、更新调整、数据应用和维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