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
《“十四五”规划》的编制依据主要体现为“三个衔接”:一是与国家重大战略衔接,体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要求,确保规划编制符合中央重大战略部署要求。二是与全市教育规划衔接,体现《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重庆教育现代化2035》《重庆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主要精神,确保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三是与地方总体规划衔接,体现《垫江教育现代化2035》《垫江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20—2022年)》《垫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建设教育新高地”部署落实要求,确保教育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符合。
二、基本框架
《“十四五”规划》共分6部分。
第一部分为发展背景。分别从“发展基础”“机遇挑战”两个方面,对“十三五”期间垫江教育事业发展成绩作了回顾,对垫江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同时剖析了8个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发展思路。从指导思想、发展理念、基本原则、主要目标4个方面,对未来5年教育改革发展作了总体勾画,其中“主要目标”还对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作了展望。第三部分为发展任务。重点从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促进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教育权益、健全终身教育服务体系7个方面,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规划部署。第四部分为综合改革。从完善县域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民办教育改革、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教科研转型发展机制、构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7个方面,对教育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作出重点部署。第五部分为重点工程。从立德树人、教育资源优化、卓越教师塑造、品质学校建设、教育质量提升、智慧教育助推、科技创新启航、乡村教育振兴8个重点工程,对落实落地教育事业发展任务作出系统安排。第六部分为保障措施。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经费保障、安全稳定、督导评估、组织实施等5个方面作了要求。
三、重点说明
(一)关于教育规划体系
《“十四五”规划》总体架构包括两个层面、三类规划,按照层级和功能构架“1+9+N”的规划体系。
1. 县级层面
“1”,一个总体规划。即《“十四五”规划》,由县教委基教科、计财科牵头,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由第三方机构进行编写。
“9”,九个专项规划。即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校基本建设、学校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教育科研、教育信息化、教育督导、安全稳定等九个专项规划,由县教委相关科室与单位牵头,在第三方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编写。
2. 各级各类学校层面
“N”,若干个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规划,由各级各类学校负责编制。
(二)关于教育发展目标定位
按照重庆市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市”和垫江县建设“教育新高地”总体要求,结合垫江教育发展实际提出:到2022年,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教育综合实力处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前列,建设重庆教育新高地;2025年,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2024年,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全县教育体系更加完备、教育质量整体提升、教育公平切实保障、教育实力显著提高、教育支撑更加坚实、教育治理规范高效,教育主要发展指标和教育综合实力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教育品质全面提升,品牌效应基本形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初步建成重庆教育新高地;到2035年,形成与垫江发展定位相匹配的现代教育体系,形成有利于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有效体制机制,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优质教育基地、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教育高地、重庆教育新高地,为垫江实现现代化提供强大支撑。
特别说明是,这里的“教育新高地”,从全市来讲,是重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进程中脱颖而出的新高地,教育发展水平同主城区差距逐渐缩小;从区域来讲,也是川渝东北部地区的教育新高地,基础教育质量凸显高地效应,职业教育凸显集聚效应,在川渝东北部地区独树一帜,重振垫江教育雄风。
(三)关于区域教育发展理念
提出“人文丹乡·品质教育”的区域教育发展理念,主要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历史传承。垫江县是“牡丹故里”“千年古县”“书画之乡”,建设“人文丹乡”,就是要植根牡丹故里、千年古县、书画之乡、耕读文化等深厚的人文土壤,传承悠久历史底蕴、源远流长教育、绵延昌达文化的人文内涵。二是时代要求。在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十四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古老丹乡理应顺应新时代召唤,着力构建“有匠心的教育、有高度的教育、有创新的教育”,推动垫江教育在现代化征途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地发展。三是发展必然。“人文丹乡·品质教育”既传承弘扬垫江悠久历史与人文精神,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主张,打造新时代垫江教育改革发展的丹乡精神、丹乡特色、丹乡优势、丹乡品牌。这符合垫江区域未来发展规划新阶段要求。
(四)关于教育规划布局调整
其总体原则是适应县城“50平方公里、50万人口”发展需要和城镇化建设步伐,“减少校点、扩大规模、集中办学、提高效益”,中学向县城和中心集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保留必要的教学点,学前教育实现全覆盖。
(五)关于县域教育质量提升
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头戏。为此,规划中设计了5个行动计划予以系统推进。一是实施幼小衔接攻坚行动计划,建立幼小协同机制,形成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二是实施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三年行动计划,建立义务教育质量提升长效机制。三是实施普通高中质量提升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垫江中学在县域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四是实施“品质课堂”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育人方式变革。五是实施“提升学科学习能力”计划,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
(六)与市县规划对接情况
积极对接《重庆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以及《垫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提出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参与重庆市普通高中发展促进计划、建设高等职业院校、完善县域教育治理体系、推进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民办教育改革、推进考试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构建教科研转型发展机制、构建教育协同发展机制、实施立德树人系统工程、实施教育资源优化工程、实施卓越教师塑造工程、实施智慧教育助推工程、实施科技创新启航工程、实施乡村教育振兴工程等17个项目。
政策原文:垫江县教育委员会关于征求《垫江县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