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台背景
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中发〔2021〕42号),就新时代老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9月28日,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实施方案》(渝委发〔2022〕21号),融合了我市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市委、市政府和县委、县政府工作要求,按照“党委领导、各方参与,系统谋划、综合施策,整合资源、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夯实基层”工作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实施方案》。
二、目标任务
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统筹发展老年人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会保障、社会参与、权益保障等,推动垫江老龄事业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内容
(一)关于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是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开展社会保险扩面提质专项行动,逐步实现基本养老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二是增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养老服务模式,逐步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三是推进机构养老规范发展。采取直接建设、委托运营、购买服务、鼓励社会投资等形式发展机构养老。)四是制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完善基本养老服务的对象、内容和标准,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内容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到2025年基本实现80岁以上老年人能力综合评估全覆盖。
(二)关于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撑体系。一是推进老年人健康关口前移。开展“老年健康宣传周”、老年健康促进等活动,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和教育,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老年人健康素养。二是健全老年健康服务网络。建立以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康复科、老年科为技术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老年健康二级服务网。加强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建设,到2025年全县二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强化长期照护服务保障。完善从专业机构到社区、家庭的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评估与健康服务。四是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健全医养结合工作沟通协调机制。扩大医联体提供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范围,按规定报销相关医疗费用,并按成本收取上门服务费。到2025年,我县建立至少1所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
(三)关于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一是增加老有所学资源供给。县文化旅游委牵头研究制定老年教育发展政策举措。二是丰富老有所乐精神文化生活。统筹完善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置适宜老年人的教育、文化、健身、交流场所。三是优化老年人就业环境。推动用人单位与受聘老年人依法签订协议,保障老年人在劳动过程中的合法收入、安全和健康权益。四是搭建老有所为平台。依托“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活动和基层老年协会等载体,动员老年人参与基层治理,发挥老年人在家庭教育、家风传承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四)关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一是强化老年人权益保障。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普法宣传。建立完善涉老婚姻家庭、侵权、赡养等矛盾纠纷的预警、排查、调解机制。二是强化老年宜居环境建设。加强人行道(天桥)、商业街、步行街等适老化改造,推进将无障碍设施改造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社区服务提升专项行动、绿色社区创建行动等工作内容。三是强化社会敬老。鼓励将人口老龄化国情市情县情教育纳入县委党校(行政院校)学习课程。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敬老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五)关于积极培育银发经济。一是强化统筹规范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产业发展。二是扩大老年产品用品供给。鼓励发展并创新升级老年产品用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老年产品用品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养老设备及老年产品用品和技术的研发、创新和应用。三是加快发展康养产业。发挥垫江山水、气候等资源优势,围绕养老、避暑等需求,特色化发展森林康养、湖泊康养、避暑康养、文化康养、体育康养、中医药康养等康养产业,提档升级和创建一批国家A级旅游景区、市级旅游度假区、国家森林康养基地,培育一批候鸟式、疗养式、休闲式、潮汐式、田园式康养旅游示范项目,建设一批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企业、园区和基地。
(六)关于强化老龄工作保障。一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建设适应新时代老龄工作需要的专业技术、社会服务、经营管理、科学研究人才和志愿者队伍。二是加强老年设施建设。参照《重庆市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标准》《城市街道和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导则》,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其中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区要实现按标准配套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并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与各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充分衔接。到2025年,老城区和已建成居住区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居住区建设补短板行动等补建一批养老服务设施。三是加强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建立老龄事业发展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社会福利事业彩票公益金用于养老服务比例不低于80%。四是加强科学研究和交流合作。支持研究机构设立老龄问题研究智库。对接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战略部署,拓展区域内外老龄事业与产业开放合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