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措施和成效
(一)强化服务保障,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一是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邻水县、大竹县签订合作协议,围绕社保、医疗、民政等重点领域,梳理“垫邻通办”事项清单42项,累计办理“川渝通办”事项2566件。二是依法保障“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提高涉改革文件合法性审查质效,出台《垫江高新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厘清县级部门与高新区行政审批权责关系,优化高新区行政审批机制,梳理发布首批放权事项清单97项。
(二)聚焦公正便民,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一是构建系统完备的制度环境。建立市场准入违规问题投诉举报受理反馈机制,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动态调整、预警问题联动处置、违规问题追溯整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归集各类信用信息62万余条,“双公示”信息12万余条,合规率、修正率达100%,为县域企业提供信用信息咨询、修复服务600余家次。二是构建便民利企的政务环境。印发《垫江县深化“一窗综办”改革工作实施方案》,1446项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纳入“最多跑一次”办理范围、覆盖率99.72%,67.29%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开办企业网上办理率98%、一日办结率99%,“一件事一次办”办结8172件,全年新净增市场主体6740户。三是构建严格规范的执法环境。印发《关于开展垫江县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梳理整改行政执法突出问题6个。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措施和轻微违法免罚规定,全年共办理涉企从轻处罚案件59件、减轻处罚案件231件、不予处罚案件30件。四是构建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环境。深入开展涉企行政复议“三跨三办”增值化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即收即受率92%、一次性告知率100%,平均审查时限压缩至50日,回访率100%。发布交通领域、生态环境领域企业经营合规清单,浏览量超过3万人次,两领域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分别减少575%、50%。
(三)强化制度创新,不断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一是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严格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和决策公布等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编制年度县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公布重大行政决策事项7项。二是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编制并公布《垫江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清单》,进一步厘清全县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主体底数。严格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工作要求,印发行政规范性文件7件,清理全县行政规范性文件98件、废止16件。
(四)完善工作体系,打造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标志性成果。一是统筹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构建形成法定事项+赋权事项+委托事项共100项的清单化行政执法管理模式。2024年共实施“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255户次,减少扰企频率约70%。探索开展党建统领片区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试点后执法活动量增加7.72倍,“综合查一次”开展量增加15倍。二是纵深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培训1400余人次。抽查行政执法案卷187卷,评查合格率98.93%,发布《案卷评查结果的通报》《案卷评查结果反馈函》16份,发出《行政执法监督意见书》2份。三是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依托“执法+监督”数字一体化集成应用,通过数字化实现执法行为全程留痕,加强对执法信息数据的监督及追溯。厘清行业监管与综合行政执法职责边界和协同机制,定期通过平台数据、线索反馈等分析执法的重点难点疑点,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五)夯实治理体系,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强化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27件、增长53.01%,是同期一审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的2.5倍,实质化解率82.46%。“李某某不服县交通局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调解案”入选重庆市“复调对接”典型案例。二是迭代完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将公证、法律援助等业务迁至县政务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务。大力推广应用“12348”热线、“12348重庆法网”和“重庆村居法务平台”,其中“重庆村居法务平台”注册人数达4.08万人。三是加快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2024年全县共受理矛盾纠纷12388件,调解成功率达99.7%,协议履行率达98%。
(六)强化工作保障,提升各项任务落实质效。一是务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全力做好“大众点评‘垫小二’迭代升级法环境”作为全国法治政府示范项目答辩准备工作。二是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全面发挥法治督察“压力传导器”作用,对26个县政府组成部门以及26个乡镇(街道)开展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督察,发现问题21项并全部整改。
二、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压实法治政府建设责任。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解决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行政执法监督、乡镇综合执法改革等重点问题。
二是坚持专题述法,发挥领导干部带动作用。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头述法,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述法30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述法26人,符合条件的行政机关述法主体“应述尽述”,述法率达100%。
三是坚持考评牵引,树立法治建设履职导向。将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职责情况纳入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以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干部的重要内容,强化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三、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是行政执法规范程度不够,个别单位执法人员法治观念淡薄,群众观点淡漠,法治理念和宗旨意识践行不到位,执法思维偏差、僵化。二是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水平不高,法律资源紧张且分布不均衡,人才储备、经费保障不足,公共法律服务公众知晓率和使用率不高、服务针对性不强、智能化水平偏低。三是执法中尚未做到完全落实非歧视待遇和公平竞争审查,涉企行政检查中重复检查、多头检查等现象还未完全杜绝,执法的公正性、规范性和有效性还有差距。
四、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思路
一是坚持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全过程各方面,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县委工作要求。
二是切实以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边界。进一步规范政府权力边界,构建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立畅通有效的政企沟通机制,依法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合法权益。
三是持续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规范行政检查,防止违规执法,坚决杜绝逐利执法,坚决避免运动式执法等执法乱象。加快建成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提升执法监督效能。
四是构建优质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高效统筹公共法律服务资源,为基层群众提供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