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第205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函

日期:2024-06-03

王治代表:

你提出的《关于农村土地撂荒治理和利用的建议》(第205号)收悉。经与县规划自然资源局、财政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18亿亩耕地红线是我们始终坚守的原则底线,我们围绕牢牢守住这条底线,稳稳地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开展了大量工作,组建了由李小莉副县长任组长的加强耕地撂荒排查整治利用工作专班,印发了《垫江县加强耕地撂荒排查整治利用工作方案》,确定包片县领导,加强排查监管,强化整治利用和政策扶持,有效改善了耕地撂荒现状。但我县部分地区由于劳力缺乏、地势较差、机械化水平不高等原因,耕地撂荒严峻情况仍然不容忽视而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对于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要求“加强撂荒地治理,摸清底数,分类推进,因地制宜把撂荒地种好用好”。截至2023年底,我委落实提供政策支持、加大宣传引导、夯实耕地条件、推广先进技术等四大举措,已开展复耕撂荒地2.4万亩,撂荒地复耕复种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有一定面积的空缺,要从根本上解决撂荒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不断开拓思路、学习经验、创新举措,才能更好地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从而保障粮食安全。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强化宣传引导,挖掘主体生产潜力

针对农村留不住人,老龄人口居多,无人耕种、无力耕作而导致耕地撂荒的问题,我们围绕人力要素关键,通过政策宣传引导、技术指导培训、主体培育发展等方式挖掘主体潜力,逐步缓解农村无人开展农业生产的压力。一是积极引导农户。最广阔的舞台在农村,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深入各乡镇(街道)村社,利用村务公开栏、村社广播、横幅、场镇喇叭、微信、微视频等渠道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关于粮食安全及耕地保护的相关要求,讲解惠农政策(特别是连2年以上撂荒的可由村集体承包、要求坡25度以下的撂荒地全部复耕复种等),引导广大农民自发参与撂荒地复耕复种,增强耕地保护意识,调动主动性、积极性。二是开展教育培训2023年,培训高素质农民400人、农民素质素养提升500人,遴选认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名,有效提升农民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三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实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计划,新培育家庭农361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28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达到2815,壮大了新型经营主体队伍,引导农户开展生产托管,特别是整户居民外出无人照看的撂荒地,利用社会化服务进行耕、种、收,实现全程托管服务,减少耕地撂荒。四是壮大集体经济。印发《垫江县开2023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攻坚行动的实施方案》,深化资源发包、物业租赁等发展路径,探索“强村公司”改革,对流转经营的生产主体复耕复种撂荒地的每亩补助200元(其中复耕150/亩、复种50/亩),承包户无力复耕复种的由村集经济组织代耕代种,并免费给予油菜种子,有效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或种粮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村集体、农户、社会化服务组织三方合作共同致富。

二、加强政策扶持,有效破解要素制约

针对农户开展农业生产易受恶劣天气影响、种植收益低、增收困难等问题,我县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力度,实施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农业保险补助、金融助贷等支持举措,有效落实农业生产保障,缓解农民生产压力,助力农民致富增收。一是发放政策补贴。贯彻落实国家、市级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耕地地力补贴、一次性种粮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制种补贴等,全力扶持农户开展生产。2023年发放种粮农民一次性农资补贴577.00万元、面积51.47万亩、受益农户140829户,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568.15万元、面积55.62万亩、受益农户184182户,发放种粮大户补贴1028.34万元、面积4.47万亩、农户176户,发放农机购置补贴545.52万元,涉及农户4657人、农机具5081台。持续实施《垫江县支持和规范水稻制种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引导、支持种企、乡镇、农户开展水稻制种生产,发放三方生产奖励493万元,激励种企开展创新研发,发放补贴150万元,成功研制水稻新品种4个。二是加大金融投资。实施金融支农行动,积极对接农业银行、农业担保公司、国开行等金融机构,配合金融监管部门稳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农业生产。三是落实农业保险。大力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2023实施中央、市级、县级特色险种9个,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险种6个面积近60万亩,柑橘、花椒等经济作物种类3个面积71387亩,保险金额达4.71亿元,已解决赔付1330余万元,有效弥补农户受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进一步激发农户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同时,持续实施并完善县、镇、村保险机制体系,严格按照县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村级协保员、政策性保险承保公司共同参与、分工协作的机制开展工作,完成农业保险理赔“前中后端”联结。四是推进社会服务。全年新增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2家;推进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出台《2023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项目实施方案》,围绕重点产业、重要环节明确补助标准等,预计补助资金766万元,服务面积11万亩、农户4.5万户;配套资金32.96万元支持12家服务组织补助购置插秧机29台,组建专业化机插秧服务队伍,有效缓解农忙季节人力少、人力成本大的问题。

三、打牢耕地基础,促进农田条件改善

针对我县地处丘陵山区,坡地较多,土块不规整,不利于机械耕作,加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落后、土地规划图斑整治规划滞后、资金投入不足、耕地土层受损等导致的耕地基础差的问题,我委实施了以下6个举措,有效改善耕地条件。一是超前统一规划。提前规划龙溪河及其支流沿线区域14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从“等项目再规划”转变为“先规划再申报”,成块、大规模的高标准农田规划,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土地板块小、零碎分散不集中等问题,也有效规避了永久基本农田补划整改、永久基本农田原址整改等“劳民伤财”风险。二是改造配套高标准农田2022—2023年,投入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上亿元(其中20236960万元),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宜机宜耕”高标准农田15.7万亩,新建排水沟20018米;新建农机通道72886米;新建泥结石机耕道19078米;改建泥结石机耕道9129米;新建耕作道8233米;改建耕作道9139米;新增生产路2950米;素土路面机耕路64159米;新建蓄水池56口;提灌站15座;铺设管网165486米。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升了机械化可耕作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以项目带动投资,以投资带动产业发展,在产业发展中助推农户增收,从根本上减少耕地撂荒。同时,利用好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属地管护机制,强化“共用共管”,激发广大农户对耕地及田间工程的爱护,有效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安全运行。三是实施土地宜机化整治。加大撂荒耕地宜机化整治范围,将生产条件道路配套条件较好的耕地根据当年宜机化整治计划应纳尽纳,2022—2023年,完成土地整治5.5万亩,规模成片整治解决了土地细碎化问题,提升了耕地宜机化程度,更加适应农业机械化耕作;同时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通知》,利用土地流转平台,集中土地信息、承包信息等,有效防范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风险,推动撂荒地和周边土地一并流转开发,有效缓解土地撂荒,改善。四是强化农田建设监管。全面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公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审计制、县级报账制,规范项目申报、建设、监理、验收、审计等各个环节,保证了农田建设质量,一定程度避免土层减少等问题。五是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足。巩固大棚房整治成果;细化明确“非粮化”整改范围,合理安排恢复时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非住宅类房屋整治,全年有序推进耕地恢复补足8000亩。六是建设高标准制种田。累计建成高标准水稻制种基地4.7万亩、高标准油菜制种基地2万亩,配套建设区域性种子临时晒场、库房等制种基地、田间便道、生产生活便道等生产设施,夯实了制种基地生产能力,助力水稻和油菜制种产业发展,缓解耕地撂荒严峻情况。

四、加强技术推广,提高产业发展质效

针对土地产出效率低的问题,我委围绕单产提升、效益提高等目标,应用优质品种、推广复种技术、推进机械生产,促进产业提质增效。一是发展优势作物。推广优质水稻“神928”“宜香优2115”“神农优46”“庆油3号”“庆油8号”等粮油作物品种,种植优质稻41万亩、油菜17万亩。二是推广复种技术。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粮油轮作、粮菜间作套作、稻渔综合种养等项目,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5万亩,在不影响玉米产量的前提下可以增收一季大豆;推广粮菜间作20万亩;利用冬闲田扩种油菜1万亩;发展稻渔综合种养990亩,有效提高了复种指数、提升了亩均产出效益,有效保障粮食安全及重要农产品供应。三是推进机械生产。为解决人力不足、人工成本大等问题,全力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2023年培育区域化农机服务组织1家、农机专业合作社3家,培训农机操作手100名,指导完成机耕155.98万亩、机防27万余亩、机播45.9万亩、机收73.51万亩,农机综合机械化率达60.67%,降低春耕秋种时节对劳动力依赖的程度,缓解人力缺乏的困难,促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四是实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高效节水灌溉+施肥系统,与常规用水方式相比可节水30%以上;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示范区化肥平均减量15.3%;开展农药减量增效示范,示范区农药减量27.7%,有效降低农户生产成本。五是发展土特农业。根据植物生长特性,开发利用坡度较高难以开展常规农业生产的荒地,规模种植芍药、牡丹等土特花卉,发展芍药鲜切花基地5000亩,让撂荒耕地也能产生效益。

此答复函已经李德飞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县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工委。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527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