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第13号提案的复函
县妇女界别、谭孟等委员:
你们在县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3.1号)、《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我县高品质旅游景区的建议》(第13.2号)和《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县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13.3号)收悉,经与县农业农村委共同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一、关于做好长远规划
在《垫江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提出:垫江旅游要充分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重庆“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战略,深入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承接区群产业转移,发挥毗邻示范带和区群联结带作用,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国家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在编制“十四五”规划中,着力打造“三带”,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厚植农耕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业。一是打造明月山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以桂溪—新民—沙坪3镇连片示范为重点,按照党建示范为引领、产业振兴为基础、田园康养为特色、数字乡村为支点,构建新发展格局,打造“小众、多元、特色、精品”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品牌,建设农旅型、城郊型、融合型示范带和宜居宜业的浅丘样板。二是打造龙溪河生态经济示范带。以长龙、高安、高峰等龙溪河沿线乡镇为重点,大规模开展农村土地宜机化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发展以垫江晚柚、花椒等为主的特色产业,配套发展养殖业,实施种养循环;用好晚柚、花椒等绿色产业资源,开发休闲观光、采摘体验、垂钓餐饮等产业,建设农旅结合的乡村旅游带。三是打造南部经济走廊示范带。在垫江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规划启动南部经济走廊示范带建设,开建卧龙巴盐康养小镇一期及周边文旅景点,发展沿长寿湖水果采摘体验游,保护修缮鹤游坪寨卡遗址等,推动南部经济快速发展。下一步,我们将以明月山乡村振兴连片示范带为着力点,指导华夏牡丹园、恺之峰旅游区、牡丹樱花世界等旅游景区按照四季花卉苗木进行错位布局,打造明月山四季花海旅游带;以龙溪河生态经济示范带为核心点,发展好晚柚、花椒、竹笋产业,推出嬉水、观竹、垂钓等项目,打造龙溪河水上旅游带;以南部经济走廊示范带为支撑点,发展好盐浴、柑橘、寨卡民宿等产业,打造南部盐浴寨卡旅游带。
二、关于推动重大项目
县农业农村委、县文化旅游委围绕农文旅融合发展,加大项目策划包装力度,在“十四五”期间分别策划了垫江晚柚现代农业产业园、榨菜产业集群、县企共建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卧龙巴盐康养小镇、迎风湖生态旅游度假区、湖畔田园康养度假基地、明月山乡愁园、中华太极养生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对外招商引资,其中,湖畔田园康养度假基地、明月山乡愁园两个项目已上报文化和旅游部,争取更大支持;同时,推动明月山毕桥乡愁园创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提速推进明月山内槽旅游公路,打造明月山康养旅游示范区。目前,卧龙巴盐康养小镇项目总投资约86亿元,规划面积8.72平方公里,于2021年3月完成招商签约,目前正在成立合资公司。关于取消恺之峰称谓恢复太平牡丹源原名问题。2020年3月,恺之峰旅游区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以恺之峰命名的玻璃观景平台体验项目迎来新的增长点,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如需恢复原名,还需经过企业、社会、市场等认可、评估后综合考虑。下一步,我们将指导恺之峰旅游区、牡丹樱花世界、五洞李花源、中华仙草园等重点景区升级改造,丰富景区业态,“扩模提质”。同时加快启动卧龙巴盐康养小镇、雷家湾民宿(二期)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推进牡丹水乡、鹤游坪古城堡民宿等项目招商落地。
三、关于加快创意研究
为扩大“牡丹故里·康养垫江”品牌效应,我委注重创新改革试点带动。创新推出红色舞台剧《牡丹红》。“为牡丹造剧,为垫江扬名”,创作垫江首部音乐剧《牡丹红》,通过讲述发生在龙溪河畔牡丹园中的家国情怀故事,把音乐剧打造成具有社会历史性、广泛传播性、争取能获得国家艺术基金的优秀剧目,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创新举办牡丹文化节。3月19日,2021重庆春季旅游启动仪式暨第二十二届垫江牡丹文化节开幕式在恺之峰旅游区举行,通过与市文化旅游委联办并通过市级平台更好地推介垫江文旅发展成果,开幕式当日网络直播点击浏览量达300余万人次,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34家主流媒体66次相继报道,垫江牡丹品牌效应得到进一步扩大。在“十四五”期间,一是规划建设“牡丹博物馆”;二是充分利用山谷+花卉资源要素,开发“千年牡丹·花海山谷”文旅产品。三是打造“牡丹小镇”“牡丹古村落”“牡丹人家”“牡丹专家小院”“牡丹书画院”“牡丹书屋”“牡丹康养木屋”“牡丹音乐广场”等牡丹创意精品,提高牡丹的附加值,吸引更多的游客关注牡丹、热爱牡丹、走进牡丹,真正实现“过路游”变为“过夜游”。
四、关于挖掘本土文化
一是编撰文化丛书。为加强垫江文化挖掘、整理,我委已成立专班编撰《故城•垫江》系列丛书,分别为《古城影像》《历代诗文》《民俗非遗》《人文掌故》《名店美食》,按照分批推进原则,首先启动《古城影像》编撰工作。二是创建文化品牌。我委继续推进“一村一品”文化品牌创建。三是恢复文化古迹。对峰门铺石刻群和荔枝古道进行修缮保护,启动设计中共地下组织活动旧址和红军院修复方案。三是出台文化创作奖励政策。我委对文化艺术创作、原创演艺剧目、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项目进行扶持奖励,今年3月起已在“垫小二”平台上线文化艺术类和非遗类的政策奖励扶持政策。下一步,我委将组织相关人员深挖本土文化,编好《故城•垫江》系列丛书。同时深挖景区景点名人典故、民间传说,讲好旅游故事,为景区植入文化内涵,让景区活在当下。
五、关于推动民宿发展
近年来,我县以农村“三变改革”发展乡村旅游民宿16家,建筑面积22.36万平方米,床位561个,解决本地群众就近就业200余人,带动入股村民每户年均增收4000元,乡村旅游民宿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乡村振兴的助推剂。特别是2020年8月“巴谷·宿集”精品民宿开集以来,在“未来未来”首届中国民宿集群高峰论坛暨2020“中国民宿赞美榜TOP50”发布会上喜获“2020最受关注新开业民宿”和“新浪微博&宿集营造社致敬民宿大奖”,在2021旅宿品牌营销峰会暨颁奖典礼上喜获“最佳内容营销奖”。成为全市民宿的标杆、农旅结合的典范、乡村振兴的样板。下一步,加快推进“巴谷·宿集”(二期)项目建设;针对全县国有和私人存量闲置房屋资源情况,我委拟定了《垫江县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将助推全县民宿产业发展。
六、关于深化协同联动
一是县域部门协同联动。为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2020年,县文化旅游委与县农业农村委会商,由两委相关领导及人员组成,成立了垫江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农文旅融合发展办公室。县农业农村委还组建了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片指挥部、垫江晚柚“双十”工程指挥部,与相关部门、乡镇建立了协同联动机制。二是推动产业深度融合。2021年,我委策划包装了龙溪河农文旅融合产业带项目,规划面积300000亩,在龙溪河(垫江段)两岸规模化发展笋竹、中药材等产业,利用龙溪河沿岸山水风光、田园特色和丰富的耕读文化,打造十万亩晚柚基地、龙溪河水上运动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现代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区;依托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独具垫江特色的民宿康养小镇和美丽乡村,形成龙溪河田园风情的幸福康旅长廊。目前,龙溪河流域(垫江段)生态修复与治理工作有序推进;已启动龙溪河产业大道建设;已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26000亩,其中现代化果园13000亩;龙溪河水上运动基地完成项目招商、策划,已启动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宣传推介协同联动。2021年,成功举办22届垫江牡丹文化节,以及水果采摘节、毕桥乡愁文化节、荷莲文化节、“成渝地·巴蜀情”第四届千人街舞大赛、“欢跃四季·舞动巴渝”重庆市广场舞第三片区展演等各类活动。成功举办龙溪河垂钓节、重庆龙溪河(垫江)龙舟赛、桨板赛、冬泳赛、DBA男子篮球联赛、县运会、“牡丹花马”等赛事活动,引入川剧《江姐》在垫江展演,传播红歌文化,为垫江旅游发展聚人气、提热度。下一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与农业、交通、水利、商贸、林业等部门协作,将持续办好牡丹文化节、龙舟赛等各项赛事节庆活动,同时,依托以牡丹花为媒的垫江半程马拉松,规划升级牡丹花全程马拉松,进一步提升垫江城市形象,展示独特牡丹文化,做靓牡丹花马品牌;待龙溪河产业大道建成之后,将邀请重庆市体育局专业人士现场调研论证,力争新创龙溪河马拉松、龙舟赛、垂钓赛等农文旅体赛事品牌。
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1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