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第7号提案的复函
尊敬的何泓廷委员:
您在县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进明月山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建议》(第7号)收悉。我委高度重视,经与县农业农村委、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林业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回复如下: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明月山农文旅融合发展,成立了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指挥部,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粟登琳同志任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垫江县文化旅游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暨建设农文旅融合的国家康养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提出,明月山将构建起“一核二带三亮点”的产业布局,以康养旅游为核心,重点发展休闲观光产业及民宿休闲产业,以温泉康养度假区、楠竹山度假区、牡丹水乡旅游区三大特色项目,形成互补优势,提质增效明月山农文旅产业。打造“明月山牡丹花谷”“百里彩林”“百里民宿”等,建设集自驾观光、徒步慢游、文体康养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廊道,推动绿色农业、绿色制造业、绿色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融合农耕文化,开展乡村休闲、田园度假、户外运动等活动。整合明月山茶海资源、乡村田园资源、中药种植资源及县城西边温泉等康养资源,融入中医药文化,聚力打造以“明月原乡·医养垫江”为主题,以城郊休闲、田园观光、中医药康养为特色的明月山康养旅游区。
一、关于突出三种类型,大力打造康养产业方面
(一)发展中医康养产业。一是沿明月山布局,推广“稻+药”种植模式,建设川芎、泽泻等中药材基地1万亩;在新民镇明月村打造中医文化墙,待条件成熟,适时启动康养旅游服务中心和康养美食特色街区建设。二是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进乡镇、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活动,每年常态化举办中医药技能竞赛、在仙草园中医文化旅游区举行“中医中药中国行”宣传教育等活动。三是指导仙草园中医文化旅游区紧紧围绕中医药文化底蕴规划设计中医药博物馆,现规划设计方案已完成;建成铁皮石斛仿野生抚育基地、灵芝种植基地、铁皮石斛大棚种植体验区、百草园、牡丹园、石斛资源库等多处种植园,建设本地中药标本库(标本实物展品、药用植物园)1个,打造张仲景中医文化景观墙(雕像、文化墙展品)、中医治未病文化墙等3处,成功创建重庆市研学旅行示范基地、重庆市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重庆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重庆市名贵中药材科技专家大院。
(二)用好森林基础资源。县林业局组织实施明月山县城规划区段衬山林相改造项目,栽植红枫、黄花槐、马褂木、紫薇等彩叶树苗10.4万株。整合林业建设资金300万元,在峡口路口经新民镇过境大道至武田场口8.58公里路段,栽植日本晚樱、天竺桂、红叶石楠等苗木8000余株。整合林业项目资金200万元,在渝巫路首场牌坊经新民镇过境大道至武田场口8.58公里、花田路6公里、武安至G243复线连接道1.13公里、新民陈家小湾及沙坪母安小镇等重要节点完成木春菊、红叶石楠、月季等1.4万余株苗木花卉栽植。整合林业资金90余万元组织对桂阳街道十路口水库至雷家湾公路进行了绿化建设,共栽植乔木720株,灌木600余丛。投资6万多元对桂阳街道万安社区办公室前路段进行了绿化栽植,栽植桂花苗木110株。
(三)推动运动康养项目。G243复线已于2021年7月竣工投用,明月山内槽旅游健康道路预计2022年9月完工,积极推进上述两路互联互通工程,促进健康道路美化、靓化,落实5个点位以及连接路口形象工程设计及施工。县文化旅游委投资380万元,完成峰门铺古驿道修复417.2米,建设休息亭、生态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等。计划内槽旅游健康道路投用后,我委将积极对接县明月办在明月山区域内引入山地马拉松项目,争取中央投资项目建设内槽旅游健康道路与渝巫路相连的自行车环道;待条件成熟,适时打造西山度假庄园,打造养生运动康养基地。
二、关于实施三项工程,着力推进融合发展方面
(一)唱响牡丹名片。我县依托牡丹、芍药等优质文旅资源,围绕牡丹(芍药)种苗培育、鲜切花种植、盆景培植、景区景点四大重点,实施牡丹名片提升工程,建成恺之峰旅游区(4A)、牡丹樱花世界(4A)、华夏牡丹园景区。恺之峰旅游区牡丹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山水牡丹、药用牡丹”核心种植基地。牡丹樱花世界景区种植观赏牡丹100余种,是中国西南地区牡丹花色最多、花期最长的观赏基地。华夏牡丹园的牡丹生长在喀斯特地貌上,形成花海梯田独具特色。
(二)打造品牌民宿。2021年11月,县政府办公室印发《垫江县利用存量闲置房屋发展旅游民宿试点方案》(垫江府办发〔2021〕25号),规划建设峰门铺旅游民宿集聚区,即以雷家湾“巴谷·宿集”为中心,组团楠竹山、瓜子坪,按照错位发展,互为补充的原则,打造高山精品民宿。依托明月山内槽旅游公路及G243复线布局明月山高山旅游民宿产业带,串珠成链天池坝、覃家岭、朱家湾、东印茶山等民宿旅游资源,实现长藤结瓜,打造旅游民宿品牌体系。支持沙坪镇毕桥村、新民镇明月村、澄溪镇通集村等发展“三产联动、多业融合”旅游民宿经济业态。2021年,“巴谷·宿集”获评重庆市内唯一的全国首批甲级旅游民宿。澄溪镇俊翼山庄、新民镇恬园山庄、沙坪镇清水鱼庄等乡村旅游民宿蓬勃发展起来。
(三)活化文化文物。2021年我县首次开展规模化的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投入800余万元开展禹王宫、峰门铺石刻群保护修缮。目前,峰门铺石刻群已对外开放,吸引众多市民前往游玩,已成为我县一处文物古迹“网红打卡地”。三合湖畔的禹王宫即将对外开放,必将成为市民欢迎和热捧的地方。投入了35万元开展了烈士陵园、夏于德革命烈士纪念碑的保护修缮和环境整治。完成了新民耕读体验园策划初稿。我委正在开展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对明月山内有重要历史价值的、能够彰显社会主义建设精神的文物进行挖掘,待时机成熟,协同相关单位适时打造新民报恩寺、大通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探索文物数字化保护和修复。
三、关于解决四个问题,切实提升支撑能力方面
(一)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人才选拔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培训机制,培育文化旅游人才队伍。我委持续组织开展旅游行业标准化培训,提升行业从业人员标准化意识,提高行业服务水平;指导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参加垫江县服务明星大赛并获得岗位服务明星奖5个;指导恺之峰旅游区讲解员参加2021年全市“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导游词讲解大赛并获得全市导游组“十佳选手”,成功进入重庆对外文化旅游人才库。
(二)统筹融资渠道。充分用活《关于印发垫江县招商引资办法(试行)的通知》(垫江府发〔2018〕12号)文件,对文旅项目从土地、税费、奖补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有识之士来垫投资兴业,推动明月山农文旅项目招商落地,先后引进广州漫城文旅公司、上海东晋旅行社、重庆旅游与文化研究院、宁波八益实业公司等来明月山考察,洽谈项目合作事宜,2022年6月,我委与重庆五洲世纪文化公司签署《垫江县峰门铺古驿文化旅游区投资协议书》,涉及项目资金2.8亿元。整合各类可用资金(旅游、交通、水利、商贸、乡村振兴等),保障明月山重点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市文化旅游委申报仙草园中医文化旅游区产业发展资金,目前已进入市文化旅游委网站公示阶段。
(三)强化用地保障。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将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统筹安排。研究盘活农村闲置建设用地资源,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农房。支持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再利用、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乡村旅游,积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供应。2021年7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垫江明月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21—2035年)的批复》(渝府〔2021〕34号),为我县明月山片区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用地保障。
(四)强力宣传营销。一是节会推介。成功举办垫江牡丹文化节、重庆市春季旅游启动仪式、毕桥乡愁文化节等各类乡村文化旅游节,借助市上智博会、西洽会、西旅会、文博会以及县内的牡丹文化节、石磨豆花节、马拉松、龙舟赛等各类活动节会,向外推介垫江旅游。二是媒体推介。充分利用人民日报、新华网、重庆日报、华龙网、上游新闻等主流媒体,抖音、今日头条等对垫江文旅产品推出深度报道。“垫江文旅”微信公众号,实时更新文旅动态讯息,强推垫江旅游攻略。三是线路推介。推出以恺之峰旅游区、华夏牡丹园、巴谷·宿集、牡丹樱花世界、仙草园中医文化旅游区、毕桥村、油菜花大观园等为主的南北2条旅游线路,形成乡村花海2日游产品。2022年1—5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11.38万人次,同比增长8.21%;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11亿元,同比增长6.77%
下一步,我委将深入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县第十八届一次人代会、县政协第十一届一次会议及县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议精神,一是配合相关单位,加快推进明月山内槽健康道路互联互通和升级美化,加快推动“明月山牡丹花谷”“百里彩林”“百里民宿”建设;二是邀请有关专家来垫指导我县牡丹(芍药)产品升级,在花期、花色、花形上下足功夫,提质增效,延长牡丹产业链,打造牡丹休闲度假区(牡丹小镇);三是依托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全面推进恺之峰旅游区、牡丹樱花世界、仙草园中医药文化旅游区(二期)、华夏牡丹园等重点项目升级改造,不断丰富旅游产品供给,优化旅游产品品质;四是结合优势资源,充分利用垫江牡丹文化节、石磨豆花美食文化节、乡村采摘节、牡丹花马等节庆赛事活动,做好垫江旅游宣传推介;五是策划东印茶山生态旅游区、温泉康养度假区、楠竹山度假区等项目,全力对外招商,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推动项目及早落地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加快推进明月山农文旅融合发展。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此复函已经周洪主任审签。您对以上答复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
垫江县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2022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