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建议提案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办理

垫江县民政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第144.1号提案的复函

日期:2023-07-11

李小丽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建议》(第144.1号)收悉。经与县教委、团县委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2022年调整以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人大办、县委宣传部、县法院等33个县级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26个乡镇(街道)相互配合的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由县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牵头、组织、联络和协调,具体成员单位负责、相关成员单位参与、属地乡镇(街道)、村(社区)落实的未成年人保护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基层网格四级联动工作网,即县级建立1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镇级建立26个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站、村(社区)建立301个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室、小组(楼栋)建立2517个网格,推动管理任务和服务功能明晰化、固定化,实现主动发现、及时处置,织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盲区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网。配齐配强26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301名村(居)儿童主任,层层落实责任,为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以来,县未保办牵头开展个案会商18个,解决问题52个,实现未保案例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一是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分层分类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督导全县2.3万余团员青年、少先队员参加“青年大学习”“红领巾爱学习”网上主题团队课学习,并通过网上答题的方式,了解党的光辉历史、领会党的创新理论、感悟党的初心使命,传承党的红色基因二是提高学生修养。落实《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引导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孝敬感恩、团结友善、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不断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开展诚信教育、孝老爱亲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争创“守规则好少年”、开展新时代垫江好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三是深化青年教育。团县委主动对接返乡大学生,动员广大志愿者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网络安全、普法宣传等活动10余场次,覆盖未成年人500余人,不断提高未成年人参与度,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加强全面摸底排查

一是搭建线上平台。依托“一门受理 协同办理”平台,搭建垫江县未成年人信息管理系统,整合部门数据资源,健全监测预警、信息共享、数据比对、个案转介、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持续探索科技赋能助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今年以来,线上接受涉及未成年人救助申请53人次,受理通过48件次。二是加强线下排查。依托“主动发现”机制,通过走访排查、登记台账,及时发现和受理涉及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事项,有针对性地开展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困难帮扶、监护干预、政策咨询、资源链接等服务,有效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全县共探访排查农村留守儿童4887人,新增未成年人救助对象169人(其中低保149人、孤儿1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20人),同时为在册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都落实了监护人。三是重点摸排建档。明确各类重点青少年群体数据摸排的牵头单位和报送流程,建立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涉案涉罪未成年人“问题学生”“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数据库,协调联动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未成年人不良为干预和涉案涉罪、有严重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帮教工作,建立专项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四是定期分析研判。将符合心理障碍青少年、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和涉案涉罪青少年等纳入重点群体加强服务管理,建立“一人一策一档”的帮教台账,定期对辖区内涉案涉罪青少年矫治、帮扶、关爱等工作进行研判分析,及时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四、健全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做好家教指导。建立《垫江县家庭教育指导联动工作机制》,制定《关于指导推进垫江县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21-2025)》,形成“家校社协同共育”格局。县妇联联合县教委在县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挂牌成立“垫江县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指导各基层站点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在县检察院揭牌“家庭教育指导站”,利用司法专业优势对家庭开展普法教育。建立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开展“丹乡父母课堂—监护人素质提升行动”专项行动进社区、进校园,为家长或监护人尤其是隔代教育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帮助他们树立平等、包容、沟通的家庭教育理念。二是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成立中小学家长学校,组织家庭教育讲师团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学校覆盖面达100%,家长受训率达95%。三是加强学生“双线”管理。开展“家长进校园”“家长体验日”“家长授课日”等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学校办学情况,配合学校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学生在校期间、校内的监管重点由学校、老师负责;学生离校、校外的监管重点由家长、监护人负责。四是加强家校交流沟通。建立健全家访工作长效机制,形成家访档案、反馈分析,推进家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系列化。学校教师充分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等线上平台与家长保持经常及时的联系。做到给每一位学生家长发放安全告知书、健康提醒等资料,组织学生及家长观看防溺水、法治教育等专题节目。

五、强化法治教育宣传

一是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充分利用学校微课堂、学生集会、专题讲座等多形式开展《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引导学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切实提高学生法律意识。通过“建设法治中国·巾帼在行动”“送法进万家”等载体,帮助家长增强法制观念。二是加强普法维权意识。对于反映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信访诉求,协同教育、公安及相关镇街介入处置,并积极联系心理健康专家提供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走出阴影。三是加强专项教育宣传。县未保办及各成员单位围绕春节、社工宣传周、全民阅读日等节假日,进一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防欺凌、防虐待、防性侵、防不法侵害、防电信诈骗、校园安全等知识,在各类未成年人保护阵地平台开展系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宣传报道,并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截至目前,开展宣传主题活动30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制作悬挂标语30幅,通过LED、村村通广播等多种渠道进行循环播放未保政策,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四是开展法治教育活动。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聘任55名法治副校长,“莎姐”送法进校园,共同推进学校的法治教育。深化未成年人法治实践活动,依托县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馆等普法阵地组织开展青少年“8个1法治教育”,提升学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自尊、自爱、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六、加大行业监管力度

一是强化监督检查。县委政法委联合县公安局、县交通局、县城市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旅游委、县卫生健康委等多部门与乡镇(街道),以“护苗”行动为抓手,强化对校园周边图书刊物销售市场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涉嫌无证销售出版物、违规印刷出版物等问题,重点打击利用图书、文具、玩具等载体传播封建迷信、色情、低俗、暴力等内容的违法行为,整改校园周边重点安全隐患60余处。在高、中考期间,抽查文化市场经营单位41家,发现并督促整改完成问题8个,确保文化市场变“噪音”为“静音”。二是严格公正执法。重点对社会热点比较高、群众比较关注的网吧、KTV场所、游戏游艺场所、校园周边无合法资质书摊等进行严格执法。截至目前,县文化旅游委办理各类文化市场执法案件8件,办结6件,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处以行政罚款3.12万元。县委宣传部、县市场监管局、县文化旅游委等单位开展了“扫黄打非”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集中销毁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6069册(份)。三是消除安全隐患。县未保办联合各未保成员单位及各乡镇(街道),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全面落实“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分别履行对山塘、水库、河流、建筑低洼水坑等危险水域的监督管理、巡逻巡查和教育劝导等职责,对重点水库、河流山塘开放式水域、建筑工地等建立管理台账,加强重点时段和重点地段巡查监管。截至目前,发现隐患10个,整改落实安全隐患10个,增设安全标志标识33个,落实防溺水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全力防范未成年人溺水事件的发生。

此复函已经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提案办理征询意见回执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垫江县民政局

2023629


(联系人:孙老师,联系电话:023-74517378)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