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63号提案的复函
陈维、张学琼、胡莹委员:
你们提出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加快构建农产品主产功能区》《关于推动我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关于推动我县农产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63号)收悉。经与县规划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管局、县高新区(工业园区)管委会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近年来,垫江县通过强领导、建基地、搭平台、塑品牌、育龙头等措施,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取得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以粮油、榨菜、调味品、肉制品、中药材、休闲食品等为主的产业业态,有效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入围全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发展县,加快构建农产品主产功能区,推动创成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一、完善规划体系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县政府印发了《垫江县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垫江府发〔2024〕4号),明确重点推进休闲食品、现代中药及中成药两大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完善政策体系。二是出台支持政策。配套编制《垫江县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垫江县财政衔接资金支持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使用办法》《垫江县农业品牌建设奖补办法》等“政策包”,对全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企业转型升级、仓储冷链物流、专业人才引育、特色品牌打造等给予政策支持。三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专班,由县政府县长任第一召集人,县农业农村委、县经济信息委、县商务委、县高新区等20个部门为成员,下设综合协调组负责专班日常事务,建立“1+7+6”推进机制,实行定期会议调度,常态走访调研督导,细化工作重点清单,实现运转高效有序。
二、打造产业集群
一是优化区域布局。聚焦粮食大县、生猪大县、种业大县、农产品加工大县、牡丹之乡、晚柚之乡、蔬菜之乡“四县三乡”产业规划,立足粮食为主、畜禽(生猪)和中药材(牡丹、芍药)为辅的“一主两辅”产业重点,布局县域北部“粮—猪—种”、东部“粮—果—加”、南部“粮—菜—果”功能板块,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二是建设原料基地。支持建设粮油、蔬菜、水果、家禽、中药材等标准化原辅料生产基地,中一种业油料等4个初步入围市级基地。鼓励实行订单式生产,引导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保障优质加工原辅料稳定供给。三是推动集群发展。依托重粮集团、绿佳米业等企业为龙头的粮油加工集群,年加工粮食20万吨;以蜀留香、名贵宏等企业为龙头的榨菜加工集群,年加工榨菜15万吨;以川久、树臣等企业为龙头的畜禽加工集群,年加工畜禽产品15万吨;以吉之源、西轩等企业为龙头的调味品加工集群,年加工调味品5万吨;以天圣制药、国承堂等企业为龙头的中药材加工集群,年加工中药材2万吨。
三、夯实平台基础
一是打造流通平台。加快构建县、乡农产品供应体系,建成投用中农联·渝东国际农贸城项目一期A区、入驻商户33家,策划包装妙相源农产品集配中心等项目11个,被授予“西部食品电商供应链基地”“中国(垫江)石磨豆花预制菜供应链基地”称号。二是培育电商平台,培育“垫江优品”等本土电商平台2个,建成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网货(电商直播)供应链基地,引导吉之源火锅底料、川久蒸鸭等104类传统商品“触网”发展,投用火锅底料、自热方便食品等各类型电商加工线55条,本地涉农产品电商普及率达80%。三是搭建展销平台,举办垫江牡丹节“快大厨”明月山土货专场展销会、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名优农特产品联展等特色活动20余场次,支持企业“走出去”,组织实力企业外出参加西部农交会、西洽会、深圳食博会等重要展会,提升垫江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做响农业品牌
一是制定奖补措施。发布“垫江石磨豆花”预制菜研发激励,对新获得中华老字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三品一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承诺达标合格产品)认定的,按不同标准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奖励。二是打造特色品牌。积极争取市级“巴味渝珍”系列品牌授权,打造“垫江石磨豆花”“中国山水牡丹”“明月山东印红”等特色地方品牌3个,创成丹皮等国家地理标志10个,垫江晚柚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庆老字号等58个,绿色农产品认证28个、重庆名牌农产品7个、重庆地标菜6道。推广“惦记垫江”区域公用品牌,努力培育一批“土字号”“乡字号”品牌,扩大品牌效应。三是创新品牌设计。实施“垫江好设计”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完成26个企业项目设计,年产值超过5亿元。天圣制药小儿肺咳颗粒全产业链设计产品获中国(重庆)农产品加工业创新设计大赛铜奖,中华仙草园获评重庆市企业创新奖。
五、推动扩能增效
一是推动园区提档。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园区总体规划6.53平方公里,分A、B两个区域,其中A区位于高安镇,主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食品调味品加工;B区位于桂溪街道,重点发展食药品精深加工,配套建设标准化厂房5万平方米,预计7月建成投用,是全市10大重点加工园区、50亿元级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示范园区。正在完善规划方案,健全配套设施,推动能级提升。二是培育示范“头羊”。现有加工企业215家,其中升规入统35家,市级“双百”企业4家、示范企业4家、农业龙头企业29家、重点企业1家。2023年给予“双百”企业贷款贴息192万元;2024年拟投入1000万元衔接资金支持重点加工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提升加工工艺。今年一季度,快大厨食品自热饭和菜籽油、川久食品销售分别增长344.7%、22.9%。谭烧白等6家企业成功申报科技型企业。三是做优企业服务。开展金牌“垫小二”助企行动,选派干部“一对一”担任规上企业服务专员,为企业解决用地用房、扩能技改、品牌营销、融资贷款等问题。强化招商引资,推动烘焙食品生产项目、豆制品生产项目等项目重点跟踪在谈。办好世界牡丹大会垫江分会场暨牡丹产业发展论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光彩行动等大型活动,促成企业更多合作。
六、强化质量监管
一是主动靠前服务。了解相关企业有需求时,及时主动对接,告知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程序以及具体要求,提前对厂房设施等布局进行把关,避免重复投入。对工艺较为复杂的企业,邀请市级专家现场指导,减少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返工,提高许可质效。2023年邀请市级专家对6家有意向办理食品生产许可的企业进行专题授课;2024年邀请市级专家对重庆耀兴瑞华矿泉水工艺布局进行现场指导。二是加强技术指导。针对企业反馈以及日常监管收集到的情况,以落实全市食品生产“百企千坊”活动为契机,邀请专家到企业现场分析研判,帮助企业解决问题。2023年邀请西南大学、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等专家开展专题培训,对研发石磨豆花预制菜进行指导,并对其产品标准的制定提出科学建议。三是强化日常监管。根据加工生产企业风险情况,明确监督检查频次。重点加强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贮藏运输等环节监管,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坚持责令整改到位,形成监管闭环。开展生产环节监督抽检,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去年以来,共开展抽检45批次,对存在超范围添加食品添加剂的4家企业依规开展了后处置,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下一步,我们将以建设重庆龙溪河流域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度推进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细化措施、创新方式、狠抓落实,推动全县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新成效。
此复函已经李德飞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你们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提案办理征询意见回执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