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124号提案的复函
李雪莲委员:
你提出的《关于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建议》第(124号)收悉。经与县文化旅游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编制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规划
一是优化规划布局。根据乡村历史文化特点科学编制保护发展规划,把乡村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乡村振兴、旅游景区等规划中,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和方案,界定保护范围、规范保护行为。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最大限度保持历史风貌、整体格局和脉络肌理,留住乡亲、护住乡土、记住乡愁。二是积极学习其他区县在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挖掘方面的成功案例。通过对比分析,吸收其他地区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宣传推广等方面的有效做法,旨在为我们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三是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制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与挖掘规划。目前,正在推进包括峰门驿站精品民宿、长红和美乡村、仙草园二期在内的12个在建项目,致力于解决项目用地手续、规划调整、管线改迁和施工图审查等23项具体问题,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丰富文旅产品供给。四是加大对乡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文化活动、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媒体平台等多种手段,提升乡村群众对历史文化资源价值的认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资源
一是建立系统化保护机制。致力于构建一个由非遗保护中心、传承基地和传承人组成的三级保护体系。成立专门的非遗保护中心,并积极招募具有高学历背景的研究生人才,组建了非遗保护工作的专家库。在传承方面,通过激励民间艺术家传授技艺,成功培育了26名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11名市级传承人。此外,还创建了1个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和2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二是跨部门合作与资源共享。加强与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的合作,共同推进乡村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特别是与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合作,在大井村建立了文艺创作基地,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优势以及地方政府的资源,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三是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实施迎春里城市更新项目保合寨保护修缮工程,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同时,启动钟嘴寨保护修缮项目,旨在为乡村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三、推动文化振兴与产业发展融合
一是资源优化与活化利用。将实施禹王宫活化利用提档升级项目,通过活化利用峰门铺石刻群和京蜀驿道等文物资源,打造具有驿站特色的民宿,实现文物与周边区域的联动发展,提升地方特色资源的利用效率。二是产业多元化与技术整合。在加强服务业的条件上,我们鼓励和支持居民发展农林牧副渔等传统农业,并引入现代技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推动非遗活态传承工作,定期举办非遗项目竹编技能大赛,培养选拔民间技能人才,大石竹编、垫江角雕已入选第一批重庆市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三是特色旅游线路开发。利用涪州分州城遗址、峰门铺石刻群、夏于德革命烈士纪念碑、严家乡烈士纪念塔、烈士陵园等文物资源,计划推出两条县域文物主题游径,实现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让文物资源真正“活起来”,扩大品牌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此复函已经李德飞主任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提案办理征询意见回执表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4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