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司法局关于县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153号提案的复函
李雪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建议》(第0153号)收悉,经与县教委、团县委共同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我县将青少年纳入“八五”普法重点对象,不断增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具体措施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将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纳入普法工作重要内容。
一是把对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普法工作重点之一,纳入我县“八五”普法规划和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主要以宪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学习教育为重点。二是印发《关于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普法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县教委等普法责任单位常态化落实青少年精准普法专项行动;县检察院、县教委等部门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纳入普法目标任务申报,针对性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二)抓好校内外青少年普法队伍建设。
一是增强校内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力量。县教师进修校每年至少对法治课教师开展两次培训,提升教师的法律素质和授课能力。统筹安排政治素养高、业务知识强、宣教经验足的政法干警担任法治副校长,我县66所中小学、职业学校配齐法治副校长109人,我县法治副校长聘请率达100%,将青少年法治宣传任务落实到人,加强并规范法治副校长管理工作。二是配强校外青少年普法队伍力量。团县委联合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公安局等职能部门扩大垫江县12355青少年服务站“亲友团”队伍建设,组建80人“亲友团”队伍,依托学校、村(社区)等阵地,面向青少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组织我县8支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西南大学及西南政法大学学生在青少年之家广泛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将乡镇(街道)青年干部、村(社区)青年“两委”干部、本土人才等选聘为“法律明白人”,常态化对辖区内的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
(三)整合资源落实校园普法全覆盖。
开展“美好生活 民法典相伴”“关于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通知”“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精准普法专项行动”等主题活动,切实落实防性侵教育、防欺凌教育、防溺水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防网络沉迷和诈骗教育,不断增强我县师生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提升法治素养。组织开展第九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系列活动,5.6万余名中小学生参加2024年“宪法卫士”行动计划,我县中小学举办“学宪法 讲宪法”法治素养、演讲比赛等活动100余场。天街小学、太平小学、桂阳小学、澄溪小学、汪家小学等5所学校《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歌曲传唱视频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展播,天街小学作品入选“重庆教育”视频号推出的歌曲传唱活动区县合集。
(四)多方协同发力护卫青少年成长。
各青少年普法责任单位落实落细“谁执法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责任制,常态化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层行、“莎姐守未”“小司普法”等法治宣传活动。县普法办结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精心制作100余条“未成年人保护”宣传标语,在我县范围内进行广泛宣传,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未成年人的浓厚氛围;县法院、县教委组织桂溪小学、垫江九中等中小学生代表参加法庭公众开放日、“法润春苗 护未成长”“国家宪法日”等法治活动,1000余名中学生在线听参取法治讲座;针对电信诈骗、校园网贷等问题,县法院、县公安局等单位干警到学校开展法治专题讲座,以生动的法治案例讲解法律知识,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送法进校园”普法宣传活动1400余场次,覆盖我县中小学学生10余万人次,全面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
(五)建设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一是推动教联体建设。2024年12月24日,县教委联合县委宣传部等部门印发《垫江县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施方案》,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协同育人工作格局;各校通过家长学校、学校家长会、学校开放日、教师家访等方式,指导家长培养孩子法律意识,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家庭氛围。二是组建家教队伍。县教委积极协同县妇联等单位,推荐选拔县教师进修校17名教师,成功联合组建县级家庭教育专家队伍,涵盖教育类、心理类、法律类、实践类、教研类5类家教专家;持续吸纳志愿者、优秀社工等各界优秀爱心人士,为我县家庭教育工作提供咨询服务、培训指导、个案处置等,不断充实家庭教育队伍力量。三是统筹社会资源。县教委联合县妇联、县民政等部门,依托垫江县“丹乡父母课堂”,链接市级专家库“百场讲座进万家”项目,通过儿童之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创新家庭教育指导途径,逐步实现社会教育与家长学校相融合,共同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创新青少年普法宣传形式。
一是开展青少年法治实践活动。各中小学广泛开展班团队主题活动、研学旅行、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3800名中小学学生走进法治文化公园、法治文化馆参观学习,沉浸式接受法治教育。二是运用新媒体开展法治宣传。强化“智慧普法”,充分发挥网站、网页、短视频等平台,组织线上竞赛,借助动漫、微电影、微视频等多种方式,推送与青少年生活、学习、出行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法治热点和典型案例。履行好媒体公益普法责任,打造“报、网、微”一体化媒体普法矩阵,增强青少年普法辐射力。
二、下一步重点工作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一是为学生量身制定学法“菜单”。按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探索分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编写法律知识系列读本。中小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重要法治理念与原则,学习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法律常识。高中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国家基本制度以及法律常识。二是探索引入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认知特点,教学中融入典型案例分析、模拟法庭、道德法庭、法律诊所等多样化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与实践性,切实提升学生法律认知能力。
(二)丰富校园法治宣传形式。
通过国旗下的讲话、校园广播等平台开设法治宣传教育板块,让师生及时了解最新法治新闻信息。以学校公示栏、文化墙、显示屏、图书角、黑板报为载体,进行法治宣传标语、图片展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积极探索“法治剧本推理”“法治情景剧展演”等法治教育新路径,让普法活动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充分发挥网站、网页、短视频等平台,组织线上法律知识竞赛;积极制作法治微电影、微视频,提升学生学法兴趣。在微信公众号等社交公众账号定期推送经典普法案例、展播法治文化作品,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
(三)加强法治教育队伍建设。
一是提升校内法治课教师专业素质。推动学校配备与课程设置相当的法治课专业教师,提高法治课专业教师在思政课教师中的比例。建立法治课教师培训机制,定期对法治课教师开展法律知识培训,打造懂法律、善教学的法治教育队伍;鼓励法治课教师制作法治课精品在线课程。二是充分发挥法治副校长作用。发挥法治副校长在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普法宣传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高普法宣传的实效性。积极制作防性侵、防校园欺凌等专题法治课程,让法治课成为我县师生“必学一课”。三是招募普法志愿者。面向社会招募更多的具有法律专业特长、热爱普法公益事业的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定期深入学校和社区,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活动。
(四)多方参与青少年法治教育。
一是形成法治教育合力。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各青少年普法责任单位密切配合,开展符合垫江实情的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形成齐抓共管的青少年普法教育工作合力。二是强化家庭教育指导。县普法办统筹县教委、县妇联等部门引导家长科学开展法治教育,密切关注学生思想行为变化和活动轨迹,有针对性地做好教育管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线上平台,以视频、图文形式发布家庭教育相关法律知识。线下利用家庭教育宣传周、重庆市家庭教育日等时间节点,依托“百场讲座进万家”“丹乡父母课堂”等活动开展家庭教育普法,不断增强家长教育子女的能力。
(五)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形式法治教育实践活动。一是开展模拟法庭体验活动。各中小学积极对接法院,创设条件开展模拟法庭体验活动,由学生扮演审判长、审判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参与模拟庭审的全过程。二是开展“法治文化馆”研学活动。用好法治文化公园这一普法阵地,每年分批次、分时段、分年级组织学生到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参观,不断提升学生法治思维,提高学生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开展法治教育主题“班会”活动。各中小学充分利用班会课、升旗仪式、早晚自习等契机,每年组织学生开展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故事分享、“保护少年的你”等主题普法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法律小常识分享、谈谈对法条的理解、案例分享等活动中,变被动接受普法为主动参与普法,进一步将法律内化于心。
(六)抓好重点群体分类施教。
积极引进有资质的心理医生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释放心理压力。常态化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健全异常心理学生和跟踪教育情况台账;发挥村“两委”干部、“法律明白人”“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等群体的熟人熟事熟优势作用,面向社会闲散青年、不良行为青少年、涉罪未成年人等重点群体,开展“面对面”“一对一”的法治宣传,帮助问题青少年知晓法律底线和行为边界。
垫江县司法局
2025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