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的政策解读
近期,县政府印发了《垫江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为方便社会公众全面了解行动方案内容,现作如下解读:
一、《行动方案》背景依据
(一)全面贯彻党中央战略部署。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同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二十大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区域重大战略写入报告。
(二)深入推进市委“一号工程”。2023年春节后,全市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推进会,将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并做出抓好“十项行动”的工作部署。2023年1月,毛平书记在县委常委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落实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推进大会精神。3月9日,毛平书记在全县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暨“产业发展突破年”启动大会上强调,要锚定目标任务,抓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行动的出台落实,并在推进中不断深化细化。
二、《行动方案》主要考虑
(一)对接两个上位文件。对标对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拟定《垫江县推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实施提升城市综合能级、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等10项行动、40项具体任务,充分彰显新时代新征程垫江县深入落实“双城经济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双城经济圈北翼节点城市的使命担当和战略定力。
(二)衔接“十四五”发展规划。以“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为契机,推动《行动方案》与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有效衔接,实现“十项行动”任务与“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一体贯通。
(三)承接“345”战略定位。在起草修订《行动方案》过程中,将县第十五次党代会擘画的构建“三个功能区”、实施“四大工程”、实现“五大跃升”发展目标任务,全部纳入“十项行动”予以协同推进,让全县“345”发展战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场景中拉伸张力、形成合力,不断以垫江一域突破带动川渝东部全局发展。
三、《行动方案》目标体系
到2027年,力争实现十个方面的重大突破。
(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基本建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现代化郊区新城。
(二)全县“一轴二环四射多联”内部交通网络不断完善,“三铁五高一快速”对外互联互通体系基本形成,力争高速公路同城里程达119公里,“四好农村路”达300公里以上。水电气等现代基础设施网络织密织牢。
(三)制造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5%和5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稳定在20%以上。
(四)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5%以上,研究经费投入强度达1.5%左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市级科技型企业突破300家。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400亿元,社零总额年均增长8%以上,文化和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以上,游客接待量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0亿元以上。
(六)全县万元GDP能耗年均下降3%以上,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90%以上,县内主要河流断面水质保持Ⅲ类及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46%以上,力争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七)改革的赋能增效作用不断发挥,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八)全面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川渝东部一流的开放高地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平台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开放经济水平取得重大提升,力争实际利用外资达1.5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1.4亿美元。
(九)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乡要素流动效率大幅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缩小至2.1:1。
(十)人均GDP突破108000元,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每年城镇新增就业6000人以上,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0.025以内。
四、《行动方案》主要内容
《行动方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合作机制,其中,重点任务集中体现在十大方面40项具体任务。一是实施提升城市综合能级行动,包括加快实施东部新区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城市有机更新、着力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一流郊区新城等4项重点任务。二是实施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行动,包括实施交通物流枢纽建设工程、构建多元现代的能源保障体系、建立高效安全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等3项重点任务。三是实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行动,包括实施高新区建设工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等5项重点任务。四是实施加快科技应用创新建设行动,包括提升协同创新能力、加快培育创新力量、全力优化创新生态等3项重点任务。五是实施打造区域性消费中心行动,包括打造川渝东部区域性消费中心、融入巴蜀非遗文化走廊、创新发展消费新场景、大力发展会展赛事经济等4项重点任务。六是实施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包括不断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等4项重点任务。七是实施推进改革赋能增效建设行动,包括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等5项重点任务。八是实施建设川渝东部开放高地行动,包括全面融入对外开放通道、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等3项重点任务。九是实施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行动,包括提速构建三个功能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实施明月山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工程、统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等4项重点任务。十是实施高品质生活惠民有感行动,包括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健康中国垫江行动、推动教育新高地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5项重点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