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政策解读>文字解读

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政策解读

日期:2023-12-06

一、修订背景

一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健全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应对机制,提高突发环境事件的综合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科学高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二是适应新形势下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需要,与《重庆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形成上下贯通、协调联动、有机衔接的整体。

二、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包含总则,组织指挥体系,预防预警和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善后工作,应急保障、宣传,培训和演练,附则8个方面的内容。

三、新旧预案差异对比

与2017版《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垫江府办发〔2017〕43号)相比,这次《应急预案》修订对全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领导、部门职责、现场指挥等进行了更新、完善;更新了突发环境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应急工作原则部分内容;新增了信息报告中的电话及报告方式、响应分级中涉及敏感时期和区域的处置方式、支持社会资源参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和鼓励支持社会化储备应急物资以及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流程图、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

四、专业名字解释

(一)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是指由于污染物排放或者自然灾害、生产安全事故等因素,导致污染物或者放射性物质等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介质,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需要采取紧急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

(二)突发环境事件分级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事件严重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造成重大跨国境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县(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造成跨省(区、市)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街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造成跨区县(自治县)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

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突发环境事件: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000人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的;因环境污染造成跨区县(自治县)纠纷,引起一般性群体影响的;因环境污染造成村、社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尚未达到较大突发环境事件的。

上述有关数量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五、常见问题解答

1.问:为什么要实施《垫江县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答:突发环境事件突然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危及公众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或者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响应措施,及时有效控制、减少或消除突发环境事件带来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2.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怎么报告及处置?

答: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涉事企业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必须采取应对措施,立即向县生态环境局、所在地乡镇(街道)、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报告事态发展情况和先期处置情况。涉事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生产经营者可以通过74688819向县生态环境局报告。

如:**企业于**时间因**原因造成约**kg危险物质泄漏,并对**水体(河流、饮用水水源地)造成影响。企业应立即开展先期处置,并上报县生态环境局、所在地乡镇(街道)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县生态环境局、所在地乡镇(街道)及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上报县政府,县政府视情况上报市政府。

3.问:发生突发环境事件后,应当报告哪些内容?

答:信息报告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信息来源、起因和性质、基本过程、主要污染物质和数量、人员受害情况、饮用水水源地等环境敏感点受影响情况、发展趋势、处置情况、拟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工作建议等内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