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垫江县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垫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垫江县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
建设纲要和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
规划(2021—2025年)实施意见的通知
垫江府办发〔2022〕55号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垫江县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实施意见》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垫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12月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垫江县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和《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纲要》(渝委发〔2022〕10号)和《重庆市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渝府办发〔2021〕132号),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所作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立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全面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质量、运用效益、保护效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为垫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县知识产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知识产权制度对优化营商环境、激励创新创业的支撑作用有效发挥。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创造能力更加突出,运用成效更加凸显,管理服务更加高效,基础支撑更加夯实,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明显提升,知识产权强县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到2025年,全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00件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0件以上,其中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占比达到20%以上。有效注册商标达到10000件,地理标志商标达到10件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2家、60家、50家以上。全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突破2000万元。到2035年,知识产权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知识产权促进高质量发展作用充分发挥。
三、重点任务
(一)优化完善知识产权政策环境
1.优化知识产权管理机制。持续优化知识产权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深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机制,探索更广泛的区域间合作。完善专利、商标、著作权综合管理与服务机制,推动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机构自治的知识产权服务业监管体系。
2.健全知识产权政策体系。坚持严格保护促进运用的政策导向,调整优化财政支持政策,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权、转化运用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坚持知识产权政策合法性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促进中医药传统知识保护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有效衔接,完善中医药领域知识产权布局和保护体系。
(二)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3.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联合执法机制,推进川渝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案件联合查办、线索移交等工作。着力构建以司法保护为主导、行政保护为支撑、以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为补充的知识产权“大保护”体系。发挥司法主导作用,健全司法与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刑事审判“三合一”工作,依法惩处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
4.推动实现高效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版权、植物新品种、商业秘密和奥林匹克标志、官方标志、特殊标志等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健全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依法将行政处罚案件相关信息以及不配合调查取证行为、不执行行政决定行为等纳入诚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优化进出口营商环境。
5.加强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持续开展“铁拳”“蓝天”等专项整治行动,强化专利商标代理机构监管,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和恶意商标注册行为。加强商业秘密保护,加大商业秘密行政执法力度,开展商业秘密保护及法律风险培训,强化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联合生产企业、电商平台、行业协会等共同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进重点企业知识产权综合保护联系点建设,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保护。
(三)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6.实施知识产权强企行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机制,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支持智能装备、新材料、消费品、医药健康和数字产业等领域重点企业,制定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支持引导工业企业贯彻《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家标准,综合运用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科技研发项目知识产权分析、预警、布局服务,提升科技研发项目绩效和产出质量。
7.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行动。聚焦智能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和数字产业等领域重点企业,大力提升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和转化运用效益,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推进“知研合一”,开展企业技术创新专利导航专项行动,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产业需求和存量专利技术,实施高价值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和水平。
8.促进各类知识产权发展。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垫江商标品牌。推动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版权等知识产权创新发展,推进版权示范单位、示范园区建设。优化完善林业植物新品种工作制度体系,积极推进林业植物新品种的申报、保护和使用工作。推进农业植物新品种原始创新,鼓励单位和个人积极申请农业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四)提升知识产权运用效能
9.建立高效益市场化运营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运作的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引导和支持第三方专业机构打造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升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咨询等服务水平。探索专利导航促进产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动专利导航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应用。充分发挥版权交易和服务平台作用,加强作品资产评估、登记认证、质押融资等服务。
10.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贯彻落实财政资助科研项目形成知识产权声明制度。实施地理标志培育计划,深入挖掘全县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动地理标志与特色产业发展。拓宽专利技术供给渠道,鼓励专利权人运用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实现快速许可,支持企业加大专利技术的引进、转化和运用。大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申报科技项目,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成效。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举措,继续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计划。
(五)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水平
11.夯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基础。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互联共享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维权、转化应用、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推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规范化建设,明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和范围,建立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清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利用线上线下手段,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畅通沟通渠道,提高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社会满意度。
12.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持社会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发展,鼓励市内外高水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专利代理人依法在我县设立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或分支机构。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运用知识产权大数据实行智慧监管,将监管方式由传统手段监管转向信息技术手段监管。鼓励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供低成本专业化知识产权公共服务。
(六)营造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基础环境
13.加强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评价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引进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大力培养专利技术人才。加大干部知识产权学习教育培训力度。推进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提升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持续打造一支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专业优势,及时回应创新主体和市场主体的实际需求。
14.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大力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公平竞争”的知识产权文化,加强知识产权文化与传统文化、创新文化、法治文化、诚信文化深度融合。加强舆论引导,讲好知识产权故事,积极传播知识产权声音。支持普及知识产权保护、运用知识的作品创作,厚植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培养新时代知识产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5.推进知识产权对外交流合作。加强与市内外先进发达地区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建立合作长效机制,深化知识产权保护、人才交流、项目研究等务实合作,引进运用优质知识产权资源。完善知识产权涉外风险预警机制,鼓励企业拓展海外专利布局渠道,支持企业深度融入“一带一路”“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依托市内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站,提升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四、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县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和县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工作体系,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统筹推进知识产权各项工作。各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创新工作举措,形成工作合力,保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大资源投入。加大知识产权发展有关政策研究力度,加强财政预算与知识产权发展相互衔接协调,加大县级财政投入保障,实现有序增长。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综合运用财税、投融资等相关政策,推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三)强化监督评估。知识产权有关工作纳入县政府对乡镇(街道)、县级部门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纲要和规划的年度计划任务落地落实。创新评估方式,做好实施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健全完善纲要和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和民主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一图读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