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12500231451994761A-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1451994761A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年度)
单 位 名 称 |
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推广园艺作物技术,促进园艺产业发展。参与制定园艺产业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 果品、蔬菜标准化生产 园艺作物新技术、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推广 实施国家、市、县下达的相关项目 园艺作物生产质量安全管理 | |||
住 所 |
垫江县桂西大道南段208号(垫江县会议中心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朱远刚 | |||
开办资金 |
16(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423.1997 |
422.6056 | |||
网上名称 |
垫江县果品蔬菜管理站.公益 |
从业人数 |
14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工作完成情况 2022年全县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已达30.5万亩,其中水果22.8万亩、中药材3.9万亩、花卉3.5万亩、茶叶0.3万亩。以垫江白(晚)柚、晚熟柑橘、垫江优质梨为代表的水果产业已达20.3万亩,全县水果总产量达22.8万吨,产值近9亿元。水果面积与往年无异,因今年有部分未结果树投产,产量与往年基本持平、产值比往年增加约10%。 2022年全县蔬菜播种面积达41.4万亩,年产量85.9万吨,年产值达16.8亿元,同比增长5.1%、3%、6.3%。其中,青菜头砍收面积15.3万亩,总产量30万吨,总产值达2.1亿元;南瓜种植面积6.05万亩、总产量11.18万吨、总产值达1.2亿元。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抗旱保果,促产业健康发展。2022年在全县遭受春季反常高温、夏秋长时伏旱异常天气情况下,我站积极开展抗旱救灾,确保经作产业安全渡过长时高温伏旱天气,将损失降至最低限度,促进经作产业安全健康发展。一是对全站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乡,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晚熟柑橘果园、垫江晚柚幼龄果园、垫江优质李投产园抗旱工作;二是及时制定果园抗旱救灾及旱后恢复生产技术措施,印发技术资料到各乡镇农服中心、农业企业、种植大户手中;三是及时开展果园抗旱及旱后恢复生产技术实地培训,利用垫江日报、垫江电视台及时发布抗旱及旱后恢复生产技术要点;四是及时向领导汇报,加强与水利、应急部门沟通协调,争取抗旱救灾设施设备,2022年高温伏旱期间,我县在经济作物抗旱救灾方面共投入资金850万元,添置配送各类抗旱设施设备500台套,及时恢复维护提灌站17座。 (二)抓项目高效实施,促产业提质增效。项目建设是保证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的有效手段,是助推农业产业化向前迈进的关键一环。今年我站共高效实施了三个项目,有效促进了产业的提质增效。一是实施柑橘营养诊断项目,推广柑橘营养诊断精准施肥技术,在包家镇、白家镇、永平镇、高峰镇、黄沙镇、永平镇、沙坪镇实施5000亩柑橘营养诊断项目,辐射带动全县10万亩标准化柑橘的科学施肥,通过对叶片和土壤的检测分析,真正做到了精准施肥,达到了低投入高产出的生产目标,提高了柑橘果实品质,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从而减少了因滥施化肥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二是实施秸秆树盘覆盖项目,推广秸秆树盘覆盖果园行间绿肥免耕综合技术,在杠家镇新花果园、凉水果园推广秸秆树盘覆盖果园行间绿肥免耕综合技术面积达1000亩,改善了土壤板结、减少水土流失、就地消纳废弃秸秆果枝资源、增加土壤有机质、抑制杂草生长、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果园免耕栽培,提高果园生产力,促进果树生产绿色、高效发展;三是实施提灌设施项目建设,2022年的特大旱灾,凸显出了我县经济作物生产有效灌溉抗旱的短板,在特大旱灾来临时抗旱手段显得非常脆弱,为提高有效抗旱能力,我县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1000万元在龙溪沿线经作产业重点生产带建设提灌站、安装灌溉管网等设施设备,规划有效灌溉面积达5万亩以上,解决我县经作产业灌溉设施设备严重不足问题。 (三)抓示范基地建设、母本园管理、宜机化果园套种,促垫江晚柚产业化发展。一是自我县县启动垫江晚柚产业发展“双十工程”建设以来,现已建成垫江晚柚宜机化果园3.5万亩 ,定植垫江晚柚容器苗100万株,为示范带动垫江晚柚产业重点区域,在杠家、长龙、砚台、永平、永安等镇各建立晚柚宜机化生产示范处1000亩,重点示范果园的松土、施肥、喷药、除草的全程机械化,从而实现果树一年一个样,三年投产达效的生产目标,同时新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个,新购置拖拉机、开沟机、悬耕机、播种机、爬山虎等农机30余台套,大大提高了果园的现代水平。二是抓品种提纯选优、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2022年继续与市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开展技术合作,进一步对我县境内的垫江晚优系进行了筛选,对98个单株的结实率、种子数、果型指数、果皮厚度、固形含量等测量,通过测量结果对比,固定了18个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晚熟耐贮性好的优良品系,加强杠家镇凉水村建成垫江晚柚60亩母本园管理,保护垫江晚柚种质资源。三是抓行间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在宜机化果园行间空置地套种大豆、矮杆高粱等粮油作物,西瓜、榨菜等经济作物3万亩,亩纯收入达2000元以上,避免了土地空闲,有效利用了有限的土地资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产出率。 (四)抓垫江晚熟柑橘、垫江优质梨巩固提质,夯实产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垫江晚熟柑橘的发展,在柑橘的品种搭配、基地建设、提质增效方面发力,引导业主适度发展金秋砂糖橘,高接换种大雅、明日见等效益好、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发展设施柑橘,推广果实套袋、营养诊断施肥、树冠覆盖等生产技术。优化发展垫江优质李,推广宜机化建园、绿色防控、避雨栽培等技术,做到本地品种与引进品种、早中晚品种的多元化搭配。补植补栽旱灾死苗。 (五)抓花卉、中药材基地建设,促经作产业多样化发展。花卉、中药材产业在我县经作也占有重要地位,牡丹、芍药、丹皮有着较强的产业影响力,社会知名度很高。在抓好柑橘、优质李产业的同时,我县也积极谋划花卉、中药材的发展。一是适时引进花卉新品种,今年9月,组成了联合考察组,前往山东菏泽、河南洛阳实地考察两地牡丹产业发展及新品种繁育情况,经过科学论证成功引进了凤丹、芭茨拉等牡丹、芍药新品种16个,在沙坪镇、曹回镇、新民镇建设新品种基地3000亩,增加了我县牡丹花色品种,延长了花期,增加了旅游收入。二是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加强本地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以重庆东印山森林食品研发有限公司为依托,进行濒危珍稀中药材品种保护,新增收集、保护濒危珍稀中药材品种15个,在砚台镇、裴兴镇新建黄精种植基地500亩,在永安镇、长龙镇、曹回镇、高安镇新建无患子、木瓜种植基地1500亩,在白家镇新建青蒿种植基地300亩。 (六)抓品牌创建,促进产品销售。积极开展品牌创建工作,我县现有垫江晚柚、垫江牡丹、垫江丹皮、垫江蜜本南瓜、垫江藠头等6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垫江晚熟柑橘绿色食品认证5个,给我县经作产品走向全国,面向世界打开了方便之门。2022年我县又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垫江晚柚商标,为我县打造垫江晚柚品牌,有力推动垫江晚柚产品销售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推广利用玉米地和幼龄果园等合理间(套)作南瓜和榨菜种植技术,采取3月~8月种植南瓜,9月~翌年2月种植榨菜模式,使我县蔬菜面积稳步发展,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科学规划布局。以坪山、鹤游、三溪等9镇为核心,打造10万亩榨菜优质原料种植基地,辐射带动全县稳定发展榨菜种植面积15万亩。集中在坪山镇和高安食品工业园区进行精深加工,逐步完善产业链条。二是政策保驾护航。强化榨菜农业社会化服务、信贷担保风险等补助政策集聚效应,推行榨菜收益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实青菜头收购保护价,保障农民种植利益,提高榨菜种植积极性。三是加强技术攻关。积极与市农科院、渝东南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榨菜机播、机收等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榨菜轻简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新品种(渝早圆100、涪优928等),提高青菜头产量和质量。 (八)一是探索发展加工辣椒产业。坚持把产业兴旺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引进重庆蔚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在大石、新民、包家等乡镇发展加工型辣椒种植面积800余亩,总产量1200余吨,总产值达500万元。通过企业示范带动、订单收购,解决了农户产品适销对路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秋冬蔬菜。按照“扩面积、提单产、增总产”的总体思路,统筹谋划布局秋冬蔬菜生产。以周嘉、曹回等镇为重点,科学指导菜农抢抓秋冬蔬菜种植时间茬口,选准“短、平、快”蔬菜品种,充分利用撂荒耕地、秋冬“空闲田”等,于9月上旬开始积极推进秋冬蔬菜种植。通过“大户带散户”模式,示范带动周嘉镇农户种植豌豆苗1000余亩,预计总产量达800余吨,总产值达800万元,当地群众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利用水稻“冬闲田”种植豌豆苗,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促进了农户多渠道增收,而且蔬菜秸秆还田后能培肥地力,减少化肥使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三是抓好疫情防控期间稳产保供。发扬“白+黑”“5+2”的吃苦奉献精神,在做好疫情防控条件下,全力以赴开展蔬菜产销对接工作。建立蔬菜保供基地滞销台账,加强与县商务委、蔬菜经销商沟通联系,将种植业主、品种数量等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做好“点对点”对接。及时办理物资保障车辆通行证,协调配合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帮助重点蔬菜供应基地打通堵点卡点,畅通“菜篮子”产品运输渠道,让蔬菜产品产得出、运得了、供得上,保障蔬菜有序流通。统筹安排疫情防控和业务工作,在强化疫情防控的同时,做到业务工作不脱节。今年我县多地榨菜发生病毒病、霜霉病等,技术员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指导菜农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虫害防治,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 三、存在问题 (一)受农村劳动力文化低、技术下渗难、年龄结构老化、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影响,经作产业发展一度受阻; (二)果园生产机械程度低,主要依靠手工劳动,农机操作人才匮乏,现有农机操作手不能满足经作大面积宜机化生产的需要,农机作业覆盖严重不足; (三)干旱、冰雪、霜冻等恶劣天气给经作产业发展带来更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四)经作产业发展资金萎缩,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不匹配,尤其是灌溉设施设备严重不足,水源保障不到位,涉农行业资金整合不好,没有形成活力。 四、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经济作物日常管护力度,巩固提质现有产业,注重产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优化垫江晚柚果园行间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增加农民收入。 (二)调整经作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因地制宜的发展经作产业。 (三)补齐产业灌溉设施设备不足短板,高效实施龙溪河产业带提灌设施建设项目。 (四)做好柑橘防寒抗冻救灾预案,确保晚熟柑橘安全越冬。 (五)加强长寿垫江产业协同发展,共同打造长寿湖柑橘区域公共品牌。 (六)一是包装并实施2023年榨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推动榨菜产业由大变强。二是加强与市农技总站联系,争取加工型辣椒项目资金支持,发展壮大我县辣椒产业。三是继续与市农技总站合作,实施花椒营养诊断项目,发挥花椒产业助农增收作用。 (七)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巩固发展榨菜、南瓜产业,适度扩大设施蔬菜规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推动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模式。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在协作引领、产品辐射、技术示范、知识输出和营销网络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建设一批蔬菜标准园,发挥标准园在蔬菜产业发展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一批职业菜农,发挥职业菜农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方面的主体作用。二是创新关键技术。积极与市农科院、渝东南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特色蔬菜产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应用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等,着力解决“单产较低”“品质不优”“劳动力短缺”等问题。三是创新销售渠道。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销售平台,大力推广时鲜蔬菜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推进蔬菜基地冷库和分拣车间建设,提升蔬菜加工能力,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蔬菜生产效益。 (八)整合农业、水利、国土、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按照“产业基地建到哪里,配套设施及服务就跟到哪里”的要求,在高安镇选择产业基础、地理条件较好的东桥村、金桥村高标准打造蔬菜基地。重点围绕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适用性强的单栋钢架大棚和联栋钢架大棚、防虫网、遮阳网、喷微灌、小型农机具等附属设施,建成“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高标准蔬菜基地,全面提升基地综合产能和防灾减灾能力,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基地建成后,根据“县投资、镇建设、村管理、户承包”的模式,业主以租赁方式入驻基地发展蔬菜生产,既可减少业主投资成本,又便于高效管理。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