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专题>事业单位公示

2024年度-12500231305121284U-垫江县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日期:2025-09-01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231305121284U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4年度)

单 位 名 称

垫江县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垫江县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垫江县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中心)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助民解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审核、报批和管理 督导乡镇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工作 业务培训

住    所

垫江县桂阳街道工农路南路368号一楼

法定代表人

许召南

开办资金

1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垫江县民政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9

19

网上名称

垫江县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

从业人数

1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  况

一、严格执行章程 低保中心严格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上级部门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业务活动,坚持以“助民解困,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为工作宗旨,正常开展城乡低保、临时救助审核、报批和管理,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惠民济困保的参保和理赔;督导26个乡镇(街道)城乡低保、临时救助、信息核查、惠民济困保工作;业务培训,政策宣传等业务工作。 二、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围绕年初制定的2024年工作目标,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 (一)落实三个“有力”,推动分层分类救助 1.提升救助水平,基本生活保障更有力。2024年我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610元/月•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750元/月•人;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提高至975元/月,完全和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对象的照料护理标准分别提高至500和300元/月•人。 2.加大主动发现,救助政策落实更有力。在综合考虑申请家庭人口、收入、财产状况、刚性支出等基础上,全面落实主动发现、预警监测、信息核对、定期走访、动态管理等工作机制和“单人保”、低保渐退、刚性支出和就业成本扣减等政策,通过拓宽“线上+线下”主动发现渠道,推动“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使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深化重庆市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运用,开展线上“大数据”监测预警,重点关注近两年申请社会救助不成功、取消待遇的困难群众,及时掌握低收入家庭支出骤增、收入骤减、人口变化等情况,确保快速预警、精准施救、综合帮扶。截至目前,实施动态监测33921人。线下“铁脚板”发现,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网格员、村(社区)社会救助协理员等作用,集中开展走村入户摸排行动,重点排查低保、特困对象,以及困难老年人、残疾人、重病重残单人户和低保边缘人口,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意外导致生活困难的家庭,强化救助服务,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截至目前,走访排查困难群众28910人,新增低保对象1126户1909人,新增特困人员285人。 3.强化急难救助,救助效能提升更有力。取消户籍地、居住地临时救助申请限制,坚持“特事特办、快事快办”原则,紧急情况采取“先行救助”,重大生活困难采取“一事一议”,不断增强临时救助效能,充分发挥临时救助“及时雨”的作用。进一步优化审核审批程序,将一般程序缩短至15个工作日,简易程序“小金额先行救助”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切实发挥好“保民生、兜底线、救急难”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全县共临时救助4119人次,支出资金1328.56万元。 4.紧贴群众需求,拓展服务供给更有力。针对目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面临的照料服务不专业、照料护理人责任落实不到位、缺乏关爱、生活质量较差等现状,结合垫江实际,我县积极探索“物质+服务”多元救助新模式,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主动发现、精准帮扶、关爱服务、应急处置等工作机制,为特困老人提供“有温度、有感情”的贴心服务,有效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服务至今,共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35958人次,其中全自理上门服务32298次,失能人员上门服务3660 次,服务对象满意率达100%。 (二)落实四个“到位”,兜好兜牢民生底线 1.政策宣传到位。一是通过印制救助政策宣传手册、制作社会救助宣传音频,利用网络、政府网站等新媒体,积极广泛地宣传各项救助政策;二是充分发挥村(社)干部“活地图”的作用,联合本辖区网格员队伍,通过走村入户讲解、开设院坝会等方式,面对面讲解救助政策,落细落实救助政策。今年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210场次,市级新闻媒体报道5次,业务培训109场次,发放宣传单、宣传折页、宣传口袋等宣传资料62027份。 2.政策衔接到位。适度扩大基本生活救助覆盖范围,确保符合救助条件的脱贫人口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截至目前,保障已脱贫户、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突发困难户共有6506人。 3.资金发放到位。严格按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由乡镇(街道)采集、民政核算、财政拨款、银行通过“一卡通”代发的程序,按月实行社会化发放,及时足额发放到救助对象手中,实现了资金封闭运行、直达高效,有效提高了资金发放使用效率,保证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补助资金发放精准、安全。今年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困难群众救助补助金1.7亿元,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4.监督管理到位。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部署和市纪委监委第一督导组、市民政局工作要求,按照县纪检监察机构工作安排,积极就社会救助“精准保障”专项行动和社会救助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同部署、同推进,通过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召开动员大会,精准聚焦社会救助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重点问题,坚决纠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贪污侵占、截留挪用、虚报冒领、吃拿卡要等行为。截至目前,通过自查发现在政府精准落实政策方面、基层工作人员作风方面、宣传公开方面等问题共4个,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梳理近三年来信访接待、热线电话、投诉举报、网民留言等渠道反映的救助信访问题,共移交县纪委监委问题线索17件(其中2022年1件2024年16件)。 (三)落实三个“有”,构建综合救助格局 1.有机制。根据市局要求,通过高效谋划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安排和资源调配等关键要素,从而让整个工作流程井然有序。通过统筹救助政策措施、汇集多元救助力量、整合救助服务资源、精准救助服务供给、畅通联合运行机制,重点为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供养人员、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对象、刚性支出困难对象、孤困儿童及其他低收入困难群体提供救助帮扶服务,全面提升救助服务质效。 2.有阵地。按照交通便利、资金节约、场地实用、基础设施完备等原则,依托县最低生活保障服务中心办事大厅,通过重新规划翻新办公场地、添置办公设施设备、整合中心工作人员10名,建成一个县级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 3.有资源。发挥社会救助牵头职责,统筹民政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老年人服务等内部资源,整合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各专项救助部门资源,联动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等资源力量,衔接社区、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慈善等社会各方面资源,协同做好困难群众救助服务帮扶工作。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护服务、低收入群体社会工作服务等项目;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助力建成垫江县社会救助服务联合体。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救助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是直接面对困难群众的一项特殊工作,因此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态度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加之日常工作量大、任务重,导致一些救助人员疏于学习和修炼,在执行政策时缺乏灵活性,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二是社会对救助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单位、部门及部分群众认为,救助是民政部门的事,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四、明年重点工作及目标思路 一是实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和《重庆市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渝民发〔2024〕4号),做好低收入人口分层分类救助帮扶。 二是实施提质增效社会救助。落实适度放宽准入条件,合理核算收入财产,及时将基本生活困难的低收入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范围。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调整工作。做好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服务。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强化救急难功能。 三是实施数字智治社会救助。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渝悦•救助通”和“渝快办”申请社会救助,拓展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渠道,加快推进社会救助一件事一次办。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 效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况

2019年荣获“垫江县巾帼文明岗”称号 2020年被评为县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2020年获垫江县“巾帼文明岗”集体嘉奖 2022年被授予“垫江县志愿服务最美志愿服务岗” 2024年被授予“垫江县岗位学雷锋示范点”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情 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